2020年9月6日 星期日

書房夜話 278:鱟杓、飯籭



《雜阿含1199經》:
「仙人所住處,是處甚難得,
非彼二指智,能得到彼處。」(CBETA, T02, no. 99, p. 326, b1-2)
飯籭 (png7-le7) 從前鄉下用灶(竈)煮飯,一般一個灶有兩個鍋位,一個鍋位擺大鼎,另一個鍋位,彈性運用。 米洗好在大鼎(tiann2)裡,用食指、中指兩根手指併攏測量,水份要加到兩節指頭的高度,再以大火煮到滾沸(大滾)。 因為大鼎還要煮其他食物,所以須先用飯籭舀(iunn2)出來,再用小火(醜醜火 bai2-bai2-ah-hue2)把潮濕的米粒蒸乾,這才成為「飯」,而不是「糜 mue5, bue5」。在小火燜乾時,要用筷子將「要乾未乾」的飯插成許多「出氣孔」,讓它均勻透氣,以免有一部分飯已經乾了,另一部分還在稀飯狀態。 這就是小時候學到的煮飯技巧。 現代人用大同電鍋煮飯,連這「二指智」也不用知道了。
---------
鱟杓(hau7-hia1)就相當於今日的「大湯勺」,我們那個年代或稍早一點,台灣流行用「鱟殼 hau7-khak」作湯勺,而稱之為「鱟杓(hau7-hia1)」。
--------
近日 BBC 有一支「教亞洲人煮飯」的影帶,恐怕也沒有「二指智」了。
https://youtu.be/iUgOz5emQ94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