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對印順導師學問道德的尊崇,台灣佛學界習慣將五十卷本《雜阿含經》(T99)的結構當作是「七誦、51相應」。印順導師《雜阿含經論會編》於1983年初版,迄今已達34年,隨著時間消逝,有不少人在有意無意之間認定這就是五十卷本《雜阿含經》的本來結構,而忘了導師此書只是眾多建議、整編中的一種,這當中仍然有學術討論的空間。
在附圖中,我只列出 1935年初版的日本《國譯一切經》的《雜阿含經》、1983年印順導師的《雜阿含經論會編》與2014年王建偉、金暉的《雜阿含經校釋》,和現存文獻比較,並不盡合。
除了第一層次的「誦」以外,第二層次的「相應」,巴利《相應部》列56〈相應〉,日本《國譯一切經》列46〈相應〉,導師《雜阿含經論會編》列51〈相應〉,王建偉、金暉的《雜阿含經校釋》列56〈相應〉(與巴利不同),這當中出入不少。
我的建議是,幫五十卷本《雜阿含經》重編、重組的建議已經夠多了(日本還有向井亮等兩三種),除非有新的文獻發現,這樣的工作可以說是幫助不大。學者應該將時間精力投注在梵、巴利、漢譯、藏譯《雜阿含經》的詮釋與異同上。
==========
印順法師於《雜阿含經論會編》說:
「部派所誦的『雜阿含』,現存說一切有部的《雜阿含經》,『赤銅鍱部』的《相應部》;其他部派,偶存一鱗一斑而已。試先作組織的對比觀察:『雜阿含經』全部,上座部各派,應該都是分為五誦(五篇)的」。
但是,印順法師在《雜阿含經論會編》卻將《雜阿含經》編為七誦。
今本 T99 《雜阿含經》隸屬「說一切有部」,「說一切有部」與「赤銅鍱部」(巴利文獻所代表的「上座部」)同為自「根本上座部」分衍而出。文獻上顯示,今本 T99 《雜阿含經》有「弟子所說誦第四品」(CBETA, T02, no. 99, p. 126, a6),因此不會僅有五品。也就是說,導師於〈序〉上敘述的「『雜阿含經』全部,上座部各派,應該都是分為五誦(五篇)的」並不貼切。
========
佛光版的《雜阿含經》號稱參考了印順導師的《雜阿含經論會編》,但是有不少處與導師的書不同,而跟隨了《大正藏》的《雜阿含經》。
佛光《雜阿含經》雖然同樣是七誦 51 相應,但是仍然與導師的《雜阿含經論會編》不同,最顯著的是,將〈如來所說誦〉分成兩段,在中間插入〈道品誦〉。
=========
=========
日本《國譯一切經》的編次(1935)
|
《雜阿含經論會編》的編次(1983)
|
王建偉、金暉《雜阿含經校釋》的編次(2014)
|
現存《高麗藏》《雜阿含經》文字
|
第一、五蘊誦
|
五陰誦第一
|
一、五陰誦
|
|
第二、六入誦
|
六入處誦第二
|
二、六處誦
|
|
第三、因緣誦
|
雜因誦第三
|
三、雜因誦
|
雜因誦第三品
|
第四、弟子所說誦
|
弟子所說誦第六
|
五、弟子所說誦
|
弟子所說誦第四品
|
第五、道誦
|
道品誦第四
|
四、道品誦
|
第五誦道品第一
|
第六、八眾誦
|
----
|
||
第七、偈誦
|
八眾誦第五
|
七、八眾誦
|
|
第八、如來所說誦
|
如來所說誦第七
|
六、佛所說誦
|
日本《國譯一切經》的〈相應〉編次
|
《會編》的〈相應〉編次
|
日本《國譯一切經》的〈相應〉編次
|
《會編》的〈相應〉編次
|
1 蘊相應
|
陰相應(1)
|
26病相應
|
病相應(50)
|
2羅陀相應
|
羅陀相應(14)
|
27應報相應
|
業報相應(51)
|
3 見相應
|
見相應(35)
|
28比丘相應
|
比丘相應(17)
|
4六入相應
|
六入處相應(2)
|
29魔相應
|
魔相應(18)
|
5因緣相應
|
因緣相應(3)
|
30帝釋相應
|
帝釋相應(19)
|
6 四諦相應
|
諦相應(4)
|
31 拘薩羅相應
|
剎利相應(20)
|
7界相應
|
界相應(5)
|
32婆羅門相應
|
婆羅門相應(21)
|
8受相應
|
受相應(6)
|
33梵天相應
|
梵天相應(22)
|
9 舍利弗相應
|
舍利弗相應(28)
|
34比丘尼相應
|
比丘尼相應(23)
|
10目犍連相應
|
目犍連相應(29)
|
35婆耆舍相應
|
婆耆舍相應(24)
|
11阿那律相應
|
阿那律相應(30)
|
36諸天相應
|
諸天相應(25)
|
12 摩訶迦旃延相應
|
大迦旃延相應(31)
|
37天子相應
|
天相應(37)
|
13阿難相應
|
阿難相應(32)
|
38夜叉相應
|
夜叉相應(26)
|
14質多相應
|
質多羅相應(33)
|
39林相應
|
林相應(27)
|
15念處相應
|
念處相應(7)
|
40大迦葉相應
|
大迦葉相應(41)
|
16根相應
|
根相應(10)
|
41聚落主相應
|
聚落主相應(42)
|
17力相應
|
力相應(11)
|
42馬相應
|
馬相應(43)
|
18菩提分相應
|
覺支相應(12)
|
43 摩訶男相應
|
摩訶男相應(44)
|
19聖道相應
|
聖道分相應(13)
|
44無始相應
|
無始相應(45)
|
20安般那相應
|
阿那般那相應(14)
|
45婆磋種相應
|
婆磋出家相應(46)
|
21學相應
|
學相應(15)
|
46外道相應
|
外道出家相應(47)
|
22不壞淨相應
|
不壞淨相應(16) ,(40)
|
||
23諸相應
|
雜相應(48)
|
||
24 八眾相應
|
---
|
||
25譬喻相應
|
譬喻相應(49)
|
||
斷知相應(36)?
|
正勤相應(8),佚失
|
||
入界陰相應(39)
|
神足相應(9),佚失
|
||
修證相應(38)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