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0日 星期一

《阿含字典》(52):「儱戾」、「𢤱悷」、「狼戾」


島老師在書中第8頁討論了「儱戾」、「𢤱悷」此一詞彙。
辛島靜志,(2016),《佛典語言及傳承》,中西書局,上海市,中國。
《正法華經》卷6〈勸說品 12〉:「假使有人[17]𢤱悷自用,性不[18]修調」(CBETA, T09, no. 263, p. 106, b2)
[17]儱戾=儱㑦【宋】【宮】,=𢤱悷【元】【明】【麗-CB】【CB】。[18]修=循【宋】【元】【明】。
《正法華經》卷7〈如來現壽品 15〉:「諸子不隨顛倒[10]𢤱悷想者,見藥嗅香,嘗知其味,尋便服之,病即得愈毒藥消滅。子性[11]悷者,不肯服之。」(CBETA, T09, no. 263, p. 114, a23-25)
[10]𢤱悷=儱戾【宋】【宮】。[11]悷=戾【宋】【元】【明】【宮】。
書中指出儱戾」、「𢤱悷」此一詞彙對應的梵文為「śahaka」,意思是「乖張的、倔強的、憋扭的」,書中也引了巴利   viparīta (此字意為「顛倒的」,似乎與此處討論不相干)。
=======
島老師並未對此詞彙作進一步的解釋。
儱戾」、「𢤱悷」此一詞彙可能是古文「狼戾」的另一種語音相似的寫法。
周鳳五教授在他的論文64頁指出:
「狼戾」本指「狼藉、縱橫交錯」,引申為「兇惡」。如:《孟子,滕文公上》:「樂歲粒米狼戾」,趙歧註:「狼戾,猶狼藉也。粒米,粟米之粒也。饒多狼藉,棄捐於地。」
《淮南子,覽冥》:「流涕狼戾不可止」,高誘註:「狼戾,猶交橫也。」
《正法華經》經文「狼戾」,應是意指「錯亂」。
 ======
周鳳五,(2008),〈上博四〈昭王與龔之脽〉重探〉,《臺大中文學報》第二十九期,49-70頁,台灣大學,台北市,台灣。

1 則留言:

没——问题 提到...

感謝分享,從梵文原詞的角度確實解釋的更清晰了。

之前找到一篇探討此詞演變的文章,借貴寶地貼出來分享給大家【蕭旭:“[忄龍]悷”、“摩何”語源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