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5日 星期四

中寮鄉湧出四座小山---內自訟齋文選、蠡測彙鈔(精),南天書局出版

道光年間台灣知府鄧傳安著《蠡測彙鈔》(1930年著作)
========
獅頭社是尚未歸化的生番。《臺灣府志》將獅頭社和獅尾社、巴荖遠社都列在彰化縣番社之末,我曾經主張這是一種錯誤的編列。「獅頭」也稱作「獅仔頭」,在「水沙連大山」之西南、南「北投社」之南、斗六門之北。(版主按語:北邊也有一個「北投社」,所以特別標明南投縣境的社為南「北投社」。斗六門,今雲林縣斗六鎮)社南有哮貓山(位於今南投縣中寮鄉),粗坑水流自此山,北流而聚集成,面積不知道有幾十畝;因為是在(漢番)界外,不是番割(學習番語而和番人作生意的任)不能到。道光七年(1827)八月十五日,潭中忽然升起四座小山,前後相連,如《爾雅》書中解釋的「嶧」字;當地土人稱此四座小山為「頭浮」、「二浮」、「三浮」、「四浮」。
「頭浮」山高四丈多,寬比約高度的1.5倍多,長比寬多四分之一;「二浮」山高五丈多,寬比高多三丈,長比兩倍寬還多兩丈。「三浮」山高三丈多,寬略少於高的兩倍,長為高的兩倍多;「四浮」山高二丈多,寬為高的四倍多,長略小於兩倍寬。山是石山。剛升起來水份流失,魚蝦還在山頂蹦跳,土番撿拾來吃,足夠食用。山腳的泥沙被溪流沖刷,居然瘦削體嶙峋,高瘦通透,好像是小型的九華山。
天地有時不珍藏道寶,將精神顯現於山川。像地湧甘甜泉水、山林出現器物車輛,《禮經》曾記錄這樣的現象來顯示自然的奇特;沒想到這裡竟然出現類似「飛來峰」的吉祥徵兆,這是確實發生的事件,怎能不留下紀載來告示後代呢?臺灣承受聖朝「禮義信順」的教化,已有一百四十多年,民番作息都很平順。
這些山丘在山湧現在孫少保東來削平匪徒之後。五月之後,就聽到平定回疆,凱旋獻俘,朝廷的恩澤也能讓遠方領受,雖然盛世不須多言祥瑞,但是異事適逢其時,不能不說是吉祥的徵兆。
我從前到現在尋幽訪勝,最喜愛水中有山的景色,如水沙連之水裡社,珠山屹立在日月潭中,就是我喜愛的勝地。但是,水沙連路途遙遠、沿途涉遠,即使是深愛山水者也引以為遺憾;怎像這剛浮起的山丘,離南投四十里遠,距(彰化?)縣城八十里近。如果有一天這三社歸化,人人可到,我知到喜歡遊山玩水的人不需要再捨近求遠了。
剛好我最近將有修《台灣府志》,先簡短做紀錄,以待將來寫入府志。
===== 原文 =====
獅頭社為未歸化生番。臺灣府志,並獅尾、巴荖遠兩社附於彰化縣番社末,余嘗辨其誤矣。獅頭亦稱獅仔頭,在水沙連大山之西南、南北投社之南、斗六門之北。社南有哮貓山,粗坑水出其中,北流彙而為潭,不知廣袤幾十畝;以在界外,非番割不能到。道光七年八月十五日,潭中忽湧起四小山,絡繹相連,如爾雅所釋屬者嶧是;土人稱頭浮、二浮、三浮、四浮焉。
頭浮山高四丈餘,寬贏其高二之一,長贏其寬四之一;二浮山高五丈餘,寬贏其高三丈,長倍其寬而贏兩丈。三浮山高三丈餘,寬倍其高而不足,長倍其高而有贏;四浮山高二丈餘,寬四倍其高而有贏,長倍其寬而不足;山體皆石。初湧時失水,魚蝦尚躍躍山頂,土番釆食,足給於鮮。山麓泥沙之壅,皆被溪漲沖刷,竟體嶙峋,縐透瘦大,似壺中九華矣。
夫天地不愛道寶,常見精神於山川。彼醴泉湧地、器車出山,禮經但設言以徵大順;不謂異瑞竟如峰之飛來,是真非幻,可無紀載以示後耶?臺灣沐聖朝禮義信順之化,已百有四十餘年,民番俱安作息。茲山湧現在匪徒分類、制府孫少保東來削平之後。越五月,即聞回疆底定,奏凱獻俘,恩綸遠沛,雖盛世不侈言符瑞,而異事適當其時,謂非祥徵不可也。
自昔勝遊,最喜水中有山,如水沙連之水裏社珠山屹立日月潭中是也。然深入險遠,即耽山水者亦以為歉;豈若茲山距南投四十里而遙,距縣城八十里而近。他日三社歸化,人人可到,吾知好遊者無庸舍近求遠矣。
會余將有修府志之役,爰紀此以俟載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