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academia.edu/7379893/%E5%81%BD%E8%A3%9D%E7%9A%84%E7%BF%BB%E8%AD%AF_2014_in_Chinese_
「疑偽經典研究」一直是佛教研究的主要議題,這一現象也出現在道教的經典《老子化胡經》與《呂祖全書》。
2014年11月中的"譯藝獎",計畫請蘇錦坤先生作一場十幾分鐘的專題談話,據他前天說,要談佛經中的"偽譯。
這是個有意思的主題。我想逐一弄點這方面的筆記,供大家參考。
"偽(譯)作品"在文學可能是醜聞,不過在文化史上還是有它的價值。
原始資料之真偽無關緊要,因為它們反映的是時人的感覺、情感、慾望、臆斷、觀念和信仰。偽作對於洞悉它所產生的時代精神往往比真品價值更高;而文學作品如果應用得當亦可用來書寫歷史。畢竟,文化史主要關心信仰和態度,而不是事件。....."時人信仰什麼?" "他們怎麼對變化做出反應?"這類問題遠比"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些信仰是否正確、有用與否?"來得重要。......(瑞士)雅格布‧布克哈特 《君士坦丁大帝 時代》 譯後記,上海:三聯書店,2006,頁357。
舉例:
KILLOSKY著《愛情之福音》 (GOSPEL LOVE),唐君毅譯, 台北:正中, 1945
由於網路找不到KILLOSKY ,所以可以懷疑:此書其實是唐君毅仿尼采之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