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0日 星期六

中華民國國旗

302

本文資料引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5%9C%8B%E6%97%97

明信片上的建築物,屋頂上的兩面五色旗是

中華民國國旗

:有效期間:1912年到1924年


底下的中華民國國旗啟用日期為 1924 年6月30日

 
但是1911年到1924年用怎樣的國旗呢?

以下引自《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5%9C%8B%E6%97%97

1906 年,革命黨人討論國旗形式時,孫中山主張用陸皓東所設計的青天白日旗,有部分人士反對,認為太接近日本旭日旗。孫中山因此想在青天白日旗加上紅色以作區別,同時以藍、白、紅代表自由、平等、博愛。唯當時意見紛歧,國旗選用未解決而擱置。同盟會南洋分會副會長張永福之妻陳淑字(一說淑宗)依孫中山「加紅色的新構想」,縫製了四種國旗草案,其中的草案一即仿自美國星條旗的設計。然而該草案始終未被採用。草案一


草案二


草案三(1925年成為中華民國陸軍旗)


草案四(1912年成為中華民國海軍旗)(1925年成為中華民國國旗)


中華民國於民國元年(1912年)元旦建立,1月28日成立臨時參議院。訂立國旗時,有的建議用鐵血十八星旗,來代表十八個行省,有的建議用五色旗來代表漢滿蒙回藏的五族共和。南部各省建議用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最後雖決定用五色旗,但是被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否決,遂函覆參議院,建議等選國會成立後,再經由國民公開表決。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第二任臨時大總統;臨時大總統袁世凱依參議院決議以十八星旗為陸軍旗、五色旗為國旗,公布施行。


1924 年6月30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中華民國國旗。

1946 年12月25日,國民大會通過<中華民國憲法>,明文規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將國旗列入憲法。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國後,採用五星旗為其國旗,退守台灣的政府繼續沿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底下為袁世凱<中華帝國>國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