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美好事物,雖說是『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雖說是『於過去無憂,未來不欣樂﹔現在隨所得,正智繫念持』,但是留下雪泥鴻爪的無關緊要的紀錄,可以作為美國紐澤西州同淨蘭若的剪影,也算是以台灣學佛者的筆觸描繪長老菩提比丘。
美國東部新英格蘭地區向來是虔誠信仰基督教的地區,在地名叫「Newton 牛頓」的地方附近有一男修道院,附設有完整的高中教學設施(含有學生宿舍,標準尺寸的室內體育館,戶外足球場,階梯禮堂,化學實驗室,等等)。在修道院靈修的人數日漸減少與學生招收不足的情況之下,教會決定把整個設施賣掉,把錢移作他用。據說賣了五年都沒成交。在美國弘法的仁俊長老想將它買下來,作為信徒活動與教育僧眾的道場。當地的商業人士向教會交涉,希望把此地買下來,一部分蓋商場,一部分蓋高級別墅,可以增加就業機會與促進地方繁榮。教會的回答是寧可賣給佛教機構,繼續照顧當地民眾的心靈(即使是賣給異教徒的宗教),也不要作為商業用地。
仁俊長老購買了此地,並且在此地建置美國同淨蘭若(英文為 Bodhi Monastery),在因緣際會之下邀請了長老菩提比丘擔任住持。2005年,在福嚴佛學院任教的廣淨法師也到同淨蘭若參學,法師邀請我到同淨蘭若走一趟,一則為 2006年長老應邀前往嘉義竹崎香光佛學院講學時的一些細節作協調,二則個人可以就近向長老請教一些漢巴對讀的問題。於是單獨前往同淨蘭若參訪。
這個地方原來是福嚴精舍支持人力的『佛學渡假營』的活動營地,西元2003 年莊春江、呂勝強、黃崧修才來過,將近二十甲的地,緩緩的山巒起伏,新英格蘭的初秋,已經飄下今年的初雪,我在院區居然看到母鹿帶著小鹿出來覓食,就如同照片顯示的靜謐的環境。
隔天早上,匆忙起來參加早課,梵唄是菩提長老用中文帶領的,因為女眾在女眾寮房自行作早課(女眾在作完晚課就退回到山巒腳下,照片中白色房子的後面單獨的女眾寮房,直到作完早課,早齋時間已過,才有女眾參加普請,作整理環境的清潔工作。)所以,早課就是菩提長老帶領著一位美國人出家的比丘,與兩位台灣的比丘,這樣四僧一俗在初冬清冷的早晨作早課。
在請示訪問台灣的行程安排,重要演講場合的演講題目,與需要聯絡的生活起居細節之後,長老允許我提問。我的問題之一是,開仁法師文章中所提的,『《雜阿含 351經》則用其「如見井水之忍而不證」的觀點』,巴利對應經典《SN 12.68》解說的是「見涅槃而未證」。究竟是「見而未證」呢?還是「忍而不證」呢?長老回答說:「這個問題我在三年前已經有文章談論過了,你先去把這篇文章讀了,有問題再繼續發問吧!」長老起身從書櫃中抽出一本書:《Approaching the Dhamma──Buddhist Texts and Practices in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修習佛法──南亞與東南亞的佛教經典與修習)》此書為一本來自多位長老與學者的論文選集,書中47-68頁為長老的寫於 2002 年的文章,<Musila and Narada Revisited: Seeking the Key to Interpretation 再訪茂師羅與那羅陀:探尋詮釋的鑰匙>。
我問:「在長老翻譯的《中部》與《相應部》都沒有攝頌,巴利經文中究竟有沒有攝頌?」長老回答:「《相應部》是有攝頌,翻譯過程中省略而未翻譯,《中部》好像沒有....,可是印象中好像是有啊?」長老起身翻閱PTS版巴利尼柯耶,翻閱後說:「這裡沒有。」接著翻閱看來是緬甸出版的巴利藏經,翻閱了另外兩個版本後,說:「其他版本都有攝頌,只是PTS版在出版時省略,而沒有列入。」我問:「有沒有機會比對漢巴的攝頌而找出誰作了更動?我的意思是那個版本沒押韻,就是那個版本更動了次序?」長老以巴利文將攝頌讀出聲音,讀了幾個頌後,回答:「這不容易得出個結論來。」
下午我參加了長老的巴利課程,連我總共六位學生,兩位來自香光尼寺的比丘尼,一位女居士,廣淨法師與信行法師。進度是第九章將結束,即將進入第十章,我們以巴利閱讀的經文是,《長部》的「佛陀已經證得正等正覺, 卻猶豫是否要向世人解說這甚深微妙的法」以及法句經 44頌。學生輪流誦讀、解說和回答問題。這也許不能和蘇東坡遊赤壁相比,但這確實是我個人生命中奇妙的一刻,飛越這麼遠的距離,到達一個不知名的小鎮,在孤山上一起在當代巴利佛典的大師指導下,像小學生咿咿呀呀地學習佛陀的語言。
下課後不久,接著作晚課,有兩三位當地居民上山來參加晚課後的打坐,女眾做完晚課後就回去女眾寮房,山上僧俗都不用晚齋。
隔天早課完普請,和長老菩提比丘並肩打掃教室,擰抹布,換污水,再提著一整桶的清水去擦拭,這些沒做過的事,作起來滿心歡喜。接著信行法師帶我清理男眾大眾寮房,才見到原先修道院的規模,應該是可以有兩百位修士居住的規模,有一點兒年久失修的樣子,院區裡有一個正常尺寸的室內體育館,可以打籃球,教室還有化學實驗室的配備,戶外有足球場,學校設施相當完備。
早上我向長老請示,是否允許我將該篇文章翻譯成中文在台灣發表,讓「井水喻」的討論更清晰一些,長老同意了,但是還要向原出版社取得翻譯授權書,我擬好英文稿後,長老像改小學生作文一樣,仔細閱讀,更正文法與改善語氣。長老問我想在那一雜誌期刊投翻譯稿,我說《正觀》雜誌,於是我和廣淨法師在圖書室仔細翻閱,卻沒找到這本雜誌,回到長老的研究室,長老聽到我們沒找著這本雜誌,起身要我們跟他走,進入圖書室,只見長老直接走向一角落,在橫擺著的書堆裡,伸手就抽出一本白色封面的小書,果然就是《正觀》。(此篇翻譯已經在《正觀》38 期發表,1997.6.25, 137頁。)
下午我帶著書在圖書室正中央的大桌子查閱資料,有一位越南裔女居士在大圖書室的另一個角落單獨的小桌子,在翻譯佛教書籍為越南文,信行法師私下請我到昨天上課的教室去閱讀,因為仁俊長老不希望圖書室內男女眾一起閱讀,即使是距離很遠也要避免獨自共處一室。
這山上入夜到達攝氏五度,相當冷。晚上《中部》閱讀課程,我們學生有三位比丘,兩位比丘尼,十八位男女居士聽課(四位華人,十四位美國居士據說開車兩小時到山上聽課,晚上九點再開車兩小時回家),進度是《中部22經,蛇喻經》,相當於漢譯《中阿含200經》,談的是「欲不障道」的議題。長老菩提比丘解釋經上所說的「障礙 obstruction」意指男女性欲。他指出第九段:「諸比丘,有人宣稱可以沒有慾望、欲想而享受五欲的歡樂 。」這一段是蠻重要的經文,需要進一步探討 。
在問答時間,我問:「是否可以稱經文上的『obstruction 障礙』為『craving 欲貪』?」長老回答:「是的,我已經如此解說了。 」 我繼續問:「如果不是性慾,是否有人可以宣稱他喜歡買書、買鞋子、彈鋼琴或大提琴,而不構成障礙?」長老回答說:「我說這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想踏實修道,你只能放棄這些。」另一位男居士提問:「剛剛這個問題也是我想問的問題,如果有人喜歡享受食物,是否該禁食?如果有人喜歡喝水,是否該停止喝水?」長老菩提比丘回答:「這裡須注意兩點差別。第一點,如果是在家居士過居家生活,他們有妻子與財產,他們也許喜歡演奏大提琴,這樣或許可以證得到預流果或一來果,但是不能證得阿羅漢,如果你想證入涅槃,究竟解脫 ,你就必須放棄這一切。第二點,如果我們是依賴施主布施而得到四事供養,我們會提醒自己四事的需要越簡單越好,這些是僅僅用來維持色身,而不是為了滿足感官欲樂。」
最後一天,普請後,準備告退,一位服務的女居士勸我多留兩天,因為星期六與星期天會有固定活動,許多信眾會從紐約來此聽法,菩提長老會公開說法,可惜我行程已定,無法久留。說著說著,後門有人敲門,開門一看,是一位當地的美國人,他來存放即將在感恩節發放的物品。女居士解釋說,原先的教會每年感恩節都會辦感恩節晚餐讓無家的遊民有一頓豐盛的晚餐,當地的民眾與公司行號也會捐贈一些日用品,在活動中發放,原來的教會提供用餐的地點與發放物品的存放,賣給同淨蘭若以後,寺方就接替這個工作。這位擔任義工的美國人他不需要我們協助,自己搬運把東西就定位。搬運一段時間後,這位感恩節晚餐的義工要求我幫個忙,他要搬感恩節火雞進大冰庫,我說:「且慢!等我問過再搬。」我趕忙請示廣淨長老,在仁俊法師的道場搬入火雞肉,這怎麼成?廣淨法師解釋說:「這是當初修道院賣給同淨蘭若的請求,感恩節晚餐是對無家遊民的關懷,修道院不希望中斷這個服務,老法師也破格同意了,東西擺在後門的大冰庫,不能擺超過三天。」原來戒律精嚴的仁老也會放一線給人間關懷過。
佛教說「一期一會」,時過境遷之後,同樣的人也許無法再聚在一起,即使聚在一塊,心情不一樣,閱歷不一樣,見識不一樣,生命中追求的方向也會不一樣,但是珍貴的是,我曾經來此參學過,聆聽珍貴的教導。
在同淨蘭若的第三天,廣淨法師告訴我菩提長老把他的研究室的門關上了,這是將近九個月的居留期間所沒有見到的狀況,我說,可能是我連問了兩天問題打擾到長老靜修與寫作的時間,所以長老趕進度專心追進度(長老正忙著要把《增支部》的英譯完成,華文為主的學佛者一直無法知道《增支部》的風貌,漢譯《增一阿含》出自默背,既不完整,又有訛誤),此書如果完成,也是大家值得慶賀的大事。
長老菩提比丘目前移住紐約上州莊嚴寺,不過仍然定期回到同淨蘭若擔任「美國佛學度假營」的講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