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hn Yang: 2021/9/17
背捨與解脫之異:
最近剛好在讀天臺智者大師著的《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T1916),其間<修證第七之六>章中的「背捨」釋名一節中就有說明兩者差異,可知背捨與解脫兩詞「自古」就弄不清楚,智者大師是引《大品經》以「義」分辨其異。智者大師是讀舊譯的,可知「解脫」非新譯。千多年來知識的斷層可知一二:
⋯
第一、釋名,此八法門所以通名背捨者,背是淨潔五欲,離是著心,故名背捨。言淨潔五欲者,欲界麁弊色、聲、香、味、觸貪著是法,沈沒三塗名為不淨五欲。欲界定未到地、根本四禪四空是中雖生味著,皆名淨潔五欲。今以背捨無漏對治破除厭離,不著欲界根本禪定喜樂,故言能背是淨潔五欲,捨是著心,名為背捨。
復次,多有人言:「背捨即是解脫之異名。」今用《摩訶衍》意往撿此義不然,所以者何?如《大品經》云:「菩薩依八背捨,入九次第定。身證阿那含人,雖得九次第定,而不得受具足八解之名,故知因中厭離煩惱名背捨,後具足觀、鍊、熏、修發真無漏三界結盡,爾時背捨轉名解脫。」如此說者,義則可依。
第二、明次位者解釋不同...。
第三、淨背捨唯在四禪...。復有師言。三禪無勝處。四禪無背捨。此則與前有異。
今依摩訶衍中說...。在因則名背捨,果滿則名解脫,亦名俱解脫也。」(CBETA, T46, no. 1916, p. 540, c27-p. 541, b5)
(1. 原文引《大品經》尚未查原典;2. 草填新式標點,請指教。)
-----------
帖主: 2021/9/18
當有人主張「背捨」與「解脫」不同時,最好要舉證前者的梵文是哪一個字,後者的梵文又是哪一個字,從詞義(語源 Etymology)說明兩者的差異,並且舉巴利文獻或梵語文獻為證。
僧祐《出三藏記集》卷1:「舊經背捨,新經解脫」(CBETA, T55, no. 2145, p. 5, b1-2)。
實際上,不管是鳩摩羅什或是玄奘的翻譯,「背捨」、「解脫」經常並存,並無差別。
從以下的例句,實在看不出「八背捨」與「八解脫」有什麼不同,不過是同一個字的兩個不同翻譯詞而已,「川普」與「特朗普」是同一個人,「雷根」與「黎根」也是同一個人。
------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1〈序品 1〉:「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八背捨、八勝處、九次第定」(CBETA, T08, no. 223, p. 219, a7-8)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17〈深奧品 57〉:「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五神通、八背捨、八勝處、九次第定,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閡智、十八不共法」(CBETA, T08, no. 223, p. 345, c17-20)
《大智度論》卷5〈序品 1〉:「如四無量、四空定、四辯、六通、八背捨、八勝處、九次第定」(CBETA, T25, no. 1509, p. 97, a3-4)。
《大智度論》卷20〈序品 1〉:「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八背捨、八勝處、九次第定」(CBETA, T25, no. 1509, p. 206, a8-9)
《大智度論》卷74〈燈炷品 57〉:「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五神通、八背捨、八勝處、九次第定、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CBETA, T25, no. 1509, p. 583, b9-11)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1卷-第200卷)》卷3〈學觀品 2〉:「應圓滿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CBETA, T05, no. 220, p. 12, a10-11)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1卷-第200卷)》卷4〈學觀品 2〉:「四靜慮但有名,四無量、四無色定但有名;八解脫但有名,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但有名」(CBETA, T05, no. 220, p. 18, a10-12)
《大智度論》卷56〈滅諍亂品 31〉:「亦歡喜讚歎修空、無相、無作三昧者;自入八[18]解脫中,教人入八[*]解脫,[*]讚八[*]解脫,[19]亦歡喜讚歎入八[*]解脫者;自入九次第定中,教人入九次第定,[20]讚九次第定,[21]亦歡喜讚歎入九次第定者。
「自修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亦如是」(CBETA, T25, no. 1509, p. 462, a18-23)
[18]解脫=背捨【聖】【石】*。[*18-1]解脫=背捨【聖】【石】*。[*10-1]讚+(入)【石】*。[*18-2]解脫=背捨【聖】【石】*。[19](法)+亦【石】。[*18-3]解脫=背捨【聖】【石】*。[20]讚+(入)【元】【明】【石】。[21](法)+亦【元】【明】【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