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新加坡佛學研究學刊


     《新加坡佛學研究學刊》(Singaporean 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是一本嶄新的佛學研究期刊,2013年發行創刊號,2015年出版第二輯,上星期五(4/8)版主收到了2016年出版的第三輯。此一學刊為「新加坡佛學院 Buddhist College of Singapore」所發行,新加坡佛學院致力於佛學教育,我以一個局外人遠觀的印象,學校課程規劃似乎一方面志在與當代佛學研究前緣接軌,另一方面弘揚兩千年來漢傳佛教的傳承與後續發揚,並且兼顧現代教育系統的學位議題,讓畢業生能有國際認可的文憑去開展下一階段的生命規劃。
      2016年出版的第三輯總共收錄了兩篇論文、一篇書評以及兩篇譯稿。這兩篇譯稿的主題都相當值得推究。
  一是 KR Norman 原著, SF Chin 陳世峰翻譯的〈對涅槃的幾點誤解〉(p. 91-110),諾曼教授細為剖析「Nirvāa 涅槃 Nibbāna」的幾個不同的字義。
  一是 JA Silk 原著, 紀贇教授翻譯的〈《觀無量壽佛經》的構成:其敘事結構的若干佛教與耆那教平行本〉(p. 111-199),這一篇幾乎占了期刊的一半篇幅, Silk 西爾克教授除了指出佛教與耆那教都有相近的敘事結構之外,值得省思「偽經」的定義,以及面對所謂「偽經」的應有態度。
  兩篇論文都是英文稿,一是無著比丘 (Bhikkhu Anālayo)的「Āgama and Aga in the Early Buddhist Oral Tradition 初期佛教口誦傳承中的 Āgama 和 Aga」(p. 9-38),持續無著比丘對「口誦傳承」的精到剖析。
  一為長清法師「Re-examination -- the Modernization of Buddhism 重新檢驗 -- 佛教的現代化」(p. 39-64),探討「佛教與現代」的調適議題。
  書評的那篇,是蘇錦坤〈書評:王建偉、金暉《雜阿含經校釋》〉(p. 65-90),評介這本 2014年出版,厚達八冊的大部頭《雜阿含經》的校勘、詮釋、補譯、補佚。
===
《新加坡佛學研究學刊》
http://www.bcs.edu.sg/wp-content/uploads/2015/09/BCS-Journal-2015-Vol-2-locked.pdf
===

1 則留言:

台語與佛典 提到...

某某法友晚安:

1. 這正是我所看重的。作為一個學者,必須能看出誰有潛力,誰沒有潛力。能看出那篇論文在討論重要議題,那些論文是談一些芝麻蒜皮的小事;能鑑別出優點在哪裡、硬傷在哪裡。最近寫了三篇書評,也是在鍛鍊銳利的鑑別力。我曾經說過,新世紀的佛教在「批判的佛教」,沒有批判能力、鑑別能力、反省能力的佛教就沒有未來。
  希望你在評論文章時,能多從資料蒐集、研究方法、立論邏輯與語言能力來鑑賞、批判。
 2. 《新加坡佛學研究學刊》缺乏版面設計人員是實情。上次我那篇《出曜經研究》,執事人員將繁體字轉成簡體字,校稿時,我不同意如此排版,我要求以繁體字刊出;結果排版人員沒用我的原稿去排版,而是用簡體字版去轉回繁體字,因此造成一些失誤,相當可惜。
  不過,簡體、繁體的論文並排,可能編輯有不得已的苦衷。一方面,有些作者堅持他們的論文一定要用繁體字(除了我之外,我知道方廣錩與辛島靜志兩位老師對他們大多數的論文也是做同樣要求。這是因與「校勘」相關的論文,不適宜用簡體字編排)。另一方面,又希望中國讀者可以讀起來沒有障礙,這是兩難。
 3. 《新加坡佛學研究學刊》的譯稿都是名家的大作,在沒有能力直接閱讀英文的情況之下,這些譯稿值得重視。
 4. 無著比丘的英文論文值得學習的地方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