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來探望我,特別從老家南投帶來一塊化石給我,把玩這粒鴕鳥蛋大小的化石,試著辨識上面的貝殼,也趁機請教他一些台語的讀法。比如說魚鰓、魚鰭、魚鰾,都是《說文解字》沒收的字,朋友是個釣客,釣魚三四十年,當然知道這些用語。
《一切經音義》卷79:「鼓鰓(塞來反,《韻英》云:『魚頰,鰓也。鼓鰓者,張兩頰也。從魚、思聲也。』)。」(CBETA, T54, no. 2128, p. 820, a18)
《辭海》(中華書局)作「魚的呼吸器」,這已經是近代的字義了。
鰭,《正字通》作:「渠宜切,魚脊上鬣。」
鰾,《正字通》作:「皮小切,諸魚之白脬,中空如泡,可治為膠。」
台語的讀音與此不同,大概很難再去追尋原音的流變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