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引自《中華佛學研究所三十週年特刊》
http://www.wretch.cc/blog/isvara1/13160752
佛學與資訊的發展(一)--杜正民老師
一、歷史背景及沿革
本所於1998年2月特別成立了佛學網路資料室 Buddhist Studies Information Network Center ( 簡稱為網資室 ), 以因應網路的蓬勃發展、數位化文獻資料、出版品電子化、資訊共享等新世紀的趨勢,建立起比較完整的「數位佛學參考資料庫」(Buddhist Digital Reference Databases)。
(一)1998年2月15日 協辦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
1998年2月15日 由「北美印順導師基金會」與「中華佛學研究所」贊助成立「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hinese Buddhist Electronic Text Association 簡稱 CBETA,其目的為免費提供電子佛典資料庫以供各界作非營利性使用。此電子佛典資料庫第一期是以《大正新脩大藏經》(大藏出版株式會社©) 第一卷至第八十五卷、《卍新纂續藏經》(株式會社國書刊行會 ©) 第一卷至第九十卷為底本,並正式取得該底本版權者「大藏出版株式會社」及「株式會社國書刊行會」輸入與公開之授權。
(二)1999年10月 與台大簽訂「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經營合約
在1999年10月,創辦人聖嚴法師與國立台灣大學陳維昭校長簽定「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經營合作契約,由本所網資室負責「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的資料蒐集、組織與數位化等工作。「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的前身為台大釋恆清教授於1994年所創建的「佛學網路資料庫」,該資料庫自1994年起至2003年已經完成的佛學書目資料約計10萬筆,建置中英文學術論文全文資料庫有4000篇左右,以及「佛學網路梵文、巴利文、藏文佛典語言教學」、「佛學網站資源」(Buddhist Internet Resource)、「佛教工具」等資料庫提供學界檢索應用。此項計畫目前由台大圖書館負責,正蓬勃發展中。這座擁有中、英、日書目超過十萬筆的網路圖書館,目前已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子華文佛學資料庫,也是全球佛學研究者最重要的查詢路徑之一。
二、2002年3月結合圖書館提昇為「圖書資訊館」
2001年中華佛學研究所從北投遷移到金山鄉,圖書館歷經三次搬遷,同時結合資訊網路科技,將原先以紙本為主的傳統圖書館,結合網資室提昇為「圖書資訊館」,於2002年3月6日下午,在佛研所創辦人聖嚴師父、悟明長老及今能長老共同剪綵下,正式啟用。此舉整合了傳統紙本圖書與網路科技,將傳統書本圖書減少,增加資訊化圖書,除了功能完備外,更具前瞻性。期許圖書資訊館能成為全台灣,甚至是全球佛學資訊的重要寶庫,同時藉此為台灣佛學研究扎根。故圖書資訊館館藏除了包含當代漢文、梵文、巴利文寫就的五十一套不同文本的的紙本藏經外,還闢設專區,收藏超過兩百五十多年歷史的緬甸寫本貝葉等珍貴文獻,並且在編目數位化後製成光碟,上網流通,方便國內外學者使用。可以說圖資館的最大特色,即為大量電子佛典與數位佛學文獻的製作,與強調網路資訊的整合運用,讓讀者可同時檢索圖書與數位資料,此為實體與虛擬的結合,也是傳統圖書館與電子圖書館的結合。如此符合現代化,國際觀的建館目標,獲得與會者的認同,香光尼眾佛學院自衍法師即指出,圖書資訊館的創設是「締造專業佛學圖書館的高峰」。也更向服務對象擴及全球而邁進。
除了推動館內典藏數位化,佛研所圖資館並且十分注重資訊經驗的分享、交流,不斷地將本身的電子化技術與心得向外推展,積極扮演著國內佛教資料數位化的「火車頭」。最具體的例子為與台灣大學共同合作的「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網站。這座擁有中、英、日書目超過十萬筆的網路圖書館,目前已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子華文佛學資料庫,也是全球佛學研究者最重要的查詢路徑之一。另外,由法鼓文化所出版、收錄聖嚴師父著作等身一百冊的《法鼓全集》套書,也在圖資館的協助下,推出光碟版。
圖資館的豐富資訊經驗得力於資訊部門「網資室」,從杜正民館長到「網資室」的工作人員先後都曾參與過國內最大型電子佛典計畫──《大正藏》數位化。這項具開創性且高達百萬字的佛典電子化工作,讓所有的參與者皆獲得了十分寶貴的經驗。由於有了這些先前的經驗,使得圖資館從發展一開始就減少了很多摸索的路程,加快了發展腳步。
近年來,台灣與國際間佛教界、學界交流日益頻繁,為數不少的專家、學者前來台灣,就佛研所而言,每年都有來自國外的客座教授,而作為推動學術研究重要後盾的圖資館,一直深受關注,許多訪台的佛教專家學者將到館參訪列為重要的一站。
在眾所注目的關心中,圖資館結合的傳統經驗,與時代同步的科技,於法鼓山絕佳的天然景色中,描繪出一處最獨特的人文景緻,並且如同創辦人聖嚴師父所形容的「學生會一期一期畢業,圖書館卻永不畢業」,透過它,一代、一代的學子,將不斷地從中汲取佛法的浩瀚智慧法水。
三、2003年佛學與資訊的整合 成立「佛學資訊學程」
「佛學資訊學程」緣起與創設
邁入數位新時代,人文學科必須結合科技新知的研究方式,已是現代學術發展的重要一環,為了因應資訊時代需求,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緊跟世界學術發展潮流,近年來積極規畫開設「佛學資訊學程」以培養兼具佛學與資訊知能之人才,運用資訊科技的媒體與工具,以有效管理資料文獻,改進佛教的教學、研究、服務、行政等各個層面。
此舉首開國內外佛學教育風氣之先,更為佛教打造終身學習環境寫下嶄新的一頁,此將使學生的學習領域更為多元、以及推動嶄新的佛法傳播型式。
2006年「佛學資訊學程」獲教育部准予成立「佛教資訊組」
配合時代發展,為培養具備資訊素養與資訊能力的宗教師,故設立本組,培訓具數位化能力的宗教人才,參與各項電子佛典作業,以及建構佛教數位典藏。同時,培植具備規劃資訊發展胸襟的宗教人才,以作為資訊時代的弘法師,或佛教資訊學術研究人才。更重要的,為長期教育規劃培養具佛學資訊能力的師資,故設立本組,培訓可至各佛教單位擔任佛教資訊宗教師,或擔任各宗教學院相關資訊課程的教師,甚或在各大專院校教授相關課程。以達本校「培養理論與實踐並重、傳統與創新融合、具有國際宏觀視野的宗教師暨學術文化兩者兼具的人才」的宗旨。
四、結論
自1998年2月網資成立至今,不斷致力各項e-Project研究,也將眼光放眼國際,充分應用科技整合的優勢,建立功能完備的佛學研究資料庫,圖書資訊館結合網資室、CBETA等單位,建構成教學、研究、行政三環結合的知識神經網路。未來更因應法鼓佛教研修學院e化需求,協助架設網站及其架構圖及相關e化作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