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6日 星期六

導師書札--11



(原文來自福嚴會訊, 第四期)

慧瑩仁者法鑒:

來函悉。佛使比丘的《生活的緣起》,我沒有讀過,只看過他的《生命之囚》。

「緣起」原始佛教重在有情的身心,離繫縛而得解脫。緣起是無常的、苦的、無我我所(空)的,依此修持而得解脫,所以我在《空之探究》中,說《阿含》的空是「解脫道」。緣起有五支說、十(或九)支說、十二支說,可參考《唯識學探源》5~27頁。

「空」,《阿含》是無我我所的異名。但也有說:「諸行空:常空、恆空、不變易法空,(以上是無常即空)無我我所(空)。所以者何?(本)性自爾故。」又說「出世空(性)」---涅槃。所以在大乘興起(部派中也有),不但要自己解脫,更關懷眾生世間的一切,一切不都是因緣所生的嗎?不都是無常(空)、無我我所(空)、本性空寂(涅槃)嗎?龍樹從大乘(不專為自己)的立場,說緣起即空---即無常、即無我、即涅槃,說三法印是一實相印。這是「菩提道」的緣起中道。

  在《生命之囚》中,覺得佛使比丘是重五支緣起的(也近於部派的「一念緣起」)著重當前的一念,說六趣---八趣,怎樣能不起自我的愛著。著重從當前一念的不起執著,近於中國的禪宗,所以他翻譯《六祖壇經》等為泰文,在南傳佛教中,這不是傳統的,是特出的自成一流。

  我的身體越來越瘦,大概是年紀太老了吧!專復,即請法安!

         印順  八月廿五日

             (民國八十六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