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5日 星期六

雜阿含1002經, 斷五捨五--5



以上討論的偈頌是「成就五」還是「超越五」,四個五各又是代表什麼,

我們還有一個來源可以參考,就是漢譯與巴利的《法句經》。
支謙《法句經》第34章沙門品10:[捨五斷五,思惟五根,能分別五,乃渡河淵。](CBETA, T04, no. 210, p. 572, a15-16)
巴利《法句經》370 頌:
Cut off five things,
abandon five,
and five further cultivate.
The monk who has overcome five attachments
is called the one who has crossed over the flood.
斷五及棄五,而勤修五種﹔越五著比丘,名渡瀑流者。(了參法師譯)
斷除五種,捨棄五種,
勤修五種﹔超越五種執著的比丘,
稱為渡過瀑流者。(淨海法師譯)
很顯然地,除了《別譯雜阿含》之外,南北傳經典都是「超越五」而不是「成就五」,這樣就把第四句的解釋作一些澄清。同時,原來偈頌是不對「五」解釋的,《別譯雜阿含》出現的狀況是把註解譯入經文的例子。
那麼,本偈頌的四個「五」各代表什麼呢?

菩提比丘引『覺音論師註』:[『斷除五』為斷除五下分結:『身見、疑、戒禁取、貪、瞋』],楊郁文教授在[佛光藏]引巴利文註為五蓋:『貪、瞋、睡眠、掉舉、疑』。菩提比丘引『覺音論師註』:[『捨棄五』為捨棄五上分結:『色界貪、無色界貪、慢、掉舉、無明』楊郁文教授在[佛光藏]引巴利文註為五欲:對『色、聲、香、味、觸』的貪欲。『增修五』均是指『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菩提比丘引『覺音論師註』:『超越五』指的是五結:『lust 貪結hatred 恚結、delusion癡結、conceit慢結、view邪見結』楊郁文教授在[佛光藏]引巴利文註『超越五』指的是五結:『貪結、恚結、慢結、嫉結、慳結』。『渡過瀑流』指的是『四流:欲流(kamogha, 對五欲的慾貪),有流(bhavogha, 對色界與無色界的慾貪),見流(ditthogha, 執著於六十二見),無明流(avijjogha, 不如實知四聖諦)。』

在佛陀的早期教導中,斷五捨五修五超五,幾乎像是中國人對三從四德四書五經一樣,每個佛教僧侶都知道這些意涵的,所以詩偈也沒有附加什麼解釋,直到有一天才發現每個人認為的『五』並非完全一樣,想要找回原始的解釋,純由背誦實在有其困難(早期是只靠背誦而無書寫版本咧)

另外,本則也是一個鮮明的例子,為何元亨寺版的南傳大藏經需要有人再作進一部的解說,因為,你我都無法從元亨寺版的 SN 1.1.5 了解兩個五結是什麼差異或是完全相同,也不知道為何與其他版本的「修五」不同,而五無漏根的內容也未加說明,作為給現代人閱讀的版本,老實說,這是相當不理想的


斷五

捨五

修五

超越五

別譯 140

五蓋

五欲

五根

五分法

別譯 311

五欲受陰

五蓋

五根

五分身

佛光阿含註

五蓋

五欲

五根

五結

覺音論師註

五下分結

五上分結

五根

五結

婆須蜜

五蓋

五下分結

五根

五上分結

元亨寺版

五蓋

五結

五無漏根

五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