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4日 星期五

蒲成中〈早期漢譯佛典的價值 – 以漢語與巴利語對應佛典的研究為主〉


無意間見到中國學者蒲成中的論文:〈早期漢譯佛典的價值 – 以漢語與巴利語對應佛典的研究為主〉,書中引用了數篇我的論文,這也算是另一形式的「以文會友」了。
----
1. 〈試論對照目錄的「對應經典」與「參考經典」---以《中阿含》為例〉,《正觀》76期,(2016),105-196頁。
2. 〈《法句經》的「校讀」與「誤譯」〉,《法鼓佛學學報》19期,(2016),93-158頁。
3. 蘇錦坤翻譯,無著比丘著,〈註釋書對阿含經文的影響〉,《正觀》第48期,1-48頁,(2009)。
4. 蘇錦坤翻譯,無著比丘著,〈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藉助四阿含解讀巴利經典 I〉,《正觀》,第42期,2007年九月。〈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藉助四阿含解讀巴利經典 II〉,《正觀》,第43期,2007年十二月。
----
蒲成中,(2020),〈早期漢譯佛典的價值 – 以漢語與巴利語對應佛典的研究為主〉,《宗教研究》v. 14,139-154頁,北京市,中國。
----
1. 142頁12-15行:又有馬德偉(Bingenheimer Marcus)的 Studies in Āgama Literatur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Shorter Chinese Saṃyuktāgama ( 阿含文獻研究——以雜阿含經為主 ),主要是確證漢譯《雜阿含》與巴利語經典的對應關係。
帖主按語:馬德偉此書有漢文書名,蒲成中教授不需另行翻譯,馬德偉書名為「《別譯雜阿含經》之研究」。此書重點在《別譯雜阿含經》而非《雜阿含經》。
------
2. 151頁3行:事實上,巴利語的《法句經》也有〈無常品〉。
帖主按語:巴利《法句經》共26品,其中無〈無常品〉。
------
3. 151頁11-13行:巴利語版應該將第一首編入其〈無常品〉。它們之所以都被編在了〈邪惡品〉,原因很可能是將這兩個偈頌的後面一句混淆了,同時也是因為其〈邪惡品〉和〈無常品〉正好相鄰。
帖主按語:巴利《法句經》無〈無常品〉,所以,所謂「〈邪惡品〉和〈無常品〉正好相鄰」並無意義。漢譯《法句經》也無「〈邪惡品〉和〈無常品〉正好相鄰」的情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