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9日 星期日

《雜阿含經》讀書會導讀(二) 20201007」札記

1. 佛教文獻學能幫助我們理解文本,理解文本的語言,建立能力去對比不同語言的文本。佛教文獻學也能幫助我們理解佛教的流傳方式,不同版本的佛經如何形成,以及文化發展如何影響佛經。
2. 「因此所有我說過的關於文獻學成就的話,我的每一個建議,以及其他學者的所有意見,永遠都需要重新審視,以便察看新的證據是否有助於證實或反駁這些已被提出來的論點。」
3. 研讀佛學,應學習佛教史;而不理解佛教文獻史,就無佛教史。由於佛教史出自「佛教文獻史」,不知哪段佛教史記載出自哪一本佛教文獻;不知各本佛教文獻之間的前後及文獻譜系,就會「人云亦云」、「貴耳輕目」(只在意自己聽過的傳說,而不在意文獻記載與出土文物)。
4. 建議一種可以考慮採取的《雜阿含經》讀書方法:
(1) 思辨的方式
(2) 藉重比較研究的方式
(3) 啟發、提問的方式
5. 提問舉例:
(1) 世尊所說的第一部經是哪一部經?為何不將此經擺在第一經?
(2) 世尊所說的最後一部經是哪一部經?
(3) 五百羅漢結集的四阿含,為何不提第一結集?
(4) 巴利《相應部》分幾誦?幾相應?漢譯《雜阿含經》分幾誦?幾相應?
(5) T99 《雜阿含經》和巴利《相應部》有什麼差別?
(6) 經名是本有的嗎?那些經是世尊自己取的經名呢?
(7) 五百羅漢結集的四阿含,教導過咒語嗎?
(8 ) 漢譯四阿含當中,有哪一部經是阿難教導大迦葉?
(9) 現存之《阿含經》或《尼柯耶》,有哪一部發生「第一結集」之後?
(10) 四阿含的漢譯,漢地最先翻譯哪一部?
(11) 法顯《高僧法顯傳》(T2085)、玄奘《大唐西域記》(T2087)、義淨《南海寄歸內法傳》(T2125)與《北魏僧惠生使西域記》(T2086),此四本何處記敘印度本土與西域諸國祀奉:
A. 觀世音菩薩
B. 彌勒菩薩
C. 阿彌陀佛
D. 藥師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