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7日 星期一

「賢善夜頌」、「跋地羅帝偈」 8/8


「賢善夜頌」、「跋地羅帝偈」的風貌如下:
出現於《中部133經》:(引自莊春江老師的翻譯)
 「應該不隨過去的而行,應該不期待未來的,
   凡過去的已被捨,未來的未到達。
   凡現在已生起的法,處處觀,
   不能被征服、不能被動搖,智者應該使之增強。
   只有今天應該作的努力,誰能知明天[是否]死亡?
   因為與死神大軍,確實沒有契約。
   這樣熱心的住者,日夜不懈怠地,
   寂靜的牟尼說:他確實是『賢善一夜者』。」
---------
《中阿含165經》:
「慎莫念過去,  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  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  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  慧者覺如是。
 若作聖人行,  孰知愁於死,
 我要不會彼,  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勤,  晝夜無懈怠,
 是故常當說,  跋地羅帝偈。」(CBETA, T01, no. 26, p. 697, a18-25)
-------
玄奘《瑜伽師地論》卷19:
「『於過去無戀,不悕求未來;
 現在諸法中,處處遍觀察;
 智者所增長,無奪亦無動。』
此是造賢善頌。」(CBETA, T30, no. 1579, p. 387, c28-p. 388, a2)
此處的譯文過於簡略,疑有脫落。
---------
義淨法師翻譯的《佛說善夜經》:
「過去不應念,未來不希求;
 於現在時中,皆如法觀察。
 妄想心難遣,智人應善觀;
 宜可速勤修,焉知至明日。
 由彼死王眾,與汝鎮相隨;
 是故我牟尼,善夜經今說。
 常願諸有情,離苦獲安樂;
 不造諸惡業,恒修於眾善。」(CBETA, T21, no. 1362, p. 882, a3-10)。
但是,此一翻譯也帶有陀羅尼:
「復更說此陀羅尼曰:
『怛姪他 毘尼婆(引)喇儞 跋柁摩單滯 摩膩儞㨖㨖㨖㨖 瞿里健陀里 旃茶里摩登祇(上)薩囉爛帝 莫呼剌膩攝鉢利 斫羯囉婆(引)枳 攝伐里莫訶攝伐里 步精揭(巨列)儞 儞弭儞名揭儞 訖栗多(引)儞 莎(引)訶(引)
僧拽體(天移)曇(去) 頞[口*束*頁]伽帝 捺囉伽帝 謗蘇迦波(引)𧜟 劫布得(都洛) 迦波(引)𧜟 答布檀泥(去)莎訶』」(CBETA, T21, no. 1362, p. 882, a13-21)。
--------
西晉竺法護翻譯的《尊上經》:
「過去當不憶,當來無求念,
 過去已盡滅,當來無所得。
 謂現在之法,彼彼當思惟,
 所念非牢固,智者能自覺。
 得已能進行,何智憂命終?
 我心不離此,大眾不能脫。
 如是堅牢住,晝夜不捨之,
 是故賢善偈,人當作是觀。」(CBETA, T01, no. 77, p. 886, b14-21)。
------
帖主翻譯《中部133經》的偈頌:
不要追隨過去,也不要寄望於未來,
因為過去以被捨棄,未來則尚未到來。
至於現在,應不轉移地與不動搖地(處處)觀察,
如此了知之後,應(繼續如此)修習。
現在應勤奮努力,誰知道明天是否會面臨死亡?
無法商量而避免死魔與他的魔軍(的到來)。
(因此)應日夜不懈怠地,如此精勤地修習
這寂靜的牟尼所教導的『賢善夜頌』
-------
《增支部4.160經》特別關注是否「意義正確地 sātthaṃ 」、「字句正確地 sabyañjanaṃ」說法。否則即會導致正法衰退、斷滅。
很可惜,此部經沒有出現漢譯對應經典。
在南北朝時期,曾有一位漢地出家人主張「不要將佛教經典漢譯」,因為各地佛教都以「印度語系語言」學習經典,漢譯反而增加誤解的機會。
不將經典漢譯,當然不是「理想的」傳播佛法與學佛的方式,但是漢地不鼓勵直接閱讀「印度語系語言」的佛教經典,造成一些經典的細節遺失、古代帶來漢地的貝葉文卷斷滅、誤譯的地方無從訂正,這也是問題的所在!
即使與漢譯無關,玄奘與義淨見到的梵文經典也發生變化,總是令人感嘆正法的流變。
------
《增支部4.160經》(只引部分片段):
------
有四事能令正法衰退(錯亂)或中斷。那四事?
(1)諸比丘!此處,眾比丘不善學習經典,將音節、字句錯置。諸比丘!當音節、字句被錯置時,就會錯誤地詮釋經典的原義。這是導致正法衰退(錯亂)或中斷的第一件事。
(2)諸比丘!又,比丘不聽勸誡與具不聽勸誡的習性。他們對勸誡不耐煩、沒耐心,不敬重地接受勸誡。這是導致正法衰退(錯亂)或中斷的第二件事。
(3)諸比丘!又,持法、持律、持本母、熟悉四阿含(尼柯耶)的多聞比丘(bhikkhū bahussutā āgatāgamā dhammadharā vinayadharā mātikādharā),未敬重地教導其他比丘背誦這些經典(戒律、本母),當這些多聞比丘去世之後,這些經典(戒律、本母)被從根本切斷,再也無人保護(誦持)。這是導致正法衰退(錯亂)或中斷的第三件事。
(4)諸比丘!諸長老比丘生活富裕且生活散漫;他們退墮而不獨居靜修,未能精勤於求得己所未得、求悟己所未悟、求證己所未證。後學比丘也仿照此例,他們生活富裕且生活散漫,退墮而不獨居靜修,未能精勤於求得己所未得、求悟己所未悟、求證己所未證。這是導致正法衰退(錯亂)或中斷的第四件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