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6日 星期日

書房夜話 7:幫「空格」作「校勘」---(3)


此處將介紹漢譯佛典的偈頌編排型式。
依照 CBETA 的標點,將〈愛身品 20〉標點為13章(13首偈頌)
《法句經》卷1〈愛身品 20〉:「愛身品法句經第二十,十有[63]三章」
    [63]三=四【宋】【元】【明】。
《法句經》卷1〈愛身品 20〉:「愛身品者,所以勸學,終有益己滅罪、興福。
 (1) 自愛身者,  慎護所守,  [65]悕望欲解, 學正不寐。  
    (2) [66]為身第一,  常自勉學, 利乃誨人,  不惓則智。 
 (3) 學先自正, [1]然後正人,  調身入慧,  必遷為上。
 (4) 身不能利,  安能利人?  心調體正, 何願不[2]至?  
    (5) 本我所造,  後我自受, 為惡自更,  如[3]剛鑽珠。 
 (6) 人不持戒, 滋蔓如藤,  逞情極欲,  惡行日增。
 (7) 惡行危身,  愚以為易;  善最安身, 愚以為難。  
    (8) 如真人教,以道[4]法身,愚者[5]疾之,見而為惡,行惡得惡,如種苦種,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須熟,彼不[6]自代;  
    (10) 習善得善,亦如種甜,[7]自利利人,益而不費,欲知利身,戒聞為最。  
    (11) 如有自[8]憂, 欲生天上,  敬樂聞法,  當念佛教。
  (12) 凡用必[9]豫慮,  勿以損所務, 如是意日修,  事務不失時。
  (13) [10]夫治[11]事之士,  能至終成利, 真見身應行,  如是得所欲。」(CBETA, T04, no. 210, p. 565, c19-p. 566, a17)
[65]悕=希【宋】【元】【明】。[66]為身=身為【宋】【元】【明】,=自為【聖】。[1]然後=後如【宋】【聖】,=如後【元】【明】。[2]至=正【宋】【元】【聖】。[3]剛=鋼【宋】【元】【明】。[4]法=活【明】。[5]疾=病【宋】【元】,=嫉【明】。[6]自代=自伐【宋】【聖】,=相代【元】【明】。[7]下二頌巴利文無。[8]憂=愛【宋】【元】【明】。[9]豫=預【聖】。[10]此頌巴利文無。[11]事之士=帝王上【聖】。
伯希和從敦煌取回法國的 P.2381 敦煌遺書顯示〈愛身品 20〉是13首偈頌。
版主依照圖版標點如下:
「愛身品者,所以勸學,終有益己,滅罪興福。
 (1) 自愛身者,  慎護所守,  唏望欲解, 學正未寐。  
    (2) 身為第一,  常自勉學, 利乃誨人,  不惓則智。 
 (3) 學先自正, 然後正人,  調身入慧,  必遷為上。
 (4) 身不能利,  安能利人?  心調體正, 何願不至?  
    (5) 本我所造,  後我自受, 為惡自更,  如剛鑽珠。 
 (6) 人不持戒, 滋蔓如滕,  逞情極欲,  惡行日增。
 (7) 惡行危身,  愚以為易;  善最安身, 愚以為難。  
    (8) 如真人教,以道法身,愚者疾之,見而為惡,行惡得惡,如種苦種。
    (9) 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須熟,彼不相伐,習善得善,亦如種恬。 
    (10) 自利利人,益而不費,欲知利身,戒聞為最。  
    (11) 如有自愛, 欲生天上,  敬樂聞法,  當念佛教。
  (12) 凡用必[9]豫慮,  勿以損所務, 如是意日修,  事務不失時。
  (13) 夫治事之士,  能至眾成利, 真見身應行,  如是得所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