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5日 星期六

書房夜話 1:重頌與攝頌(2)


漢譯經典通常有所謂「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等三分的結構。 
「重頌」與「攝頌」在漢譯經典可以如此區分開來:
  (1)   「重頌」位於「流通分」之前,是經文的一部分。「攝頌」位於「流通分」之後,不是經文的一部分,只是總攝數部經文。 
  (2)  「重頌」為完整的句子,有文意可尋。「攝頌」是雜散的字詞,無文意可尋。 

  但是,在巴利文獻無法如此判定。 
  巴利文獻所呈現的「攝頌」為完全不同的風貌: 
 1. 巴利文獻的「攝頌」均會標示以下為「攝頌」
        Tassuddānaṃ – Chetvā dubbaṇṇiyamāyā, accayena akodhano; 
                         Desitaṃ buddhaseṭṭhena, idañhi sakkapañcakanti. 
    2. 巴利文獻的「攝頌」不只是「結十經為一偈」的「經攝頌」,也有結十篇「相應」的「相應攝頌」(巴利《相應部》有五十六「相應」)。 
    3. 當代學者對巴利「攝頌」有兩派不同的見解。有一派認為「攝頌」遵循詩韻,是一首偈頌(詩韻稍微變形)。另一派則主張:「基本上,攝頌是一首不符任何已知詩韻的『打油詩』」。 
--------------- 
  在「攝頌」上的問題: 
1. 「攝頌」和「經的題名」,兩者誰先誰後? 
2. 漢譯《長阿含經》(T1)是本來就沒「攝頌」呢?還是翻譯時省略不譯呢? 
3. 漢譯《雜阿含經》(T99)是本來就只有一部分篇章存有「攝頌」呢?還是翻譯時省略不譯呢? 
4. 漢譯《增一阿含經》(T1)是本來就只有一部分篇章存有「攝頌」呢?還是翻譯時省略不譯呢? 
5. 「攝頌」一定是偈頌嗎?有散文形式(長行的)偈頌嗎? 
6. 「攝頌」是誰編製的?約在哪一個世紀創作的? 
7. 「攝頌」不同,就代表隸屬不同部派嗎? 
8. 有沒有一部經典漢譯保存了「攝頌」,而現存巴利文獻卻沒有「攝頌」? 
--------------- 
在「結頌」上的問題: 
1. 巴利《相應部》有「結頌」嗎? 
2. 「祇夜」是「結頌」嗎? 
3. 一部同時有長行與結頌的經文,是同時存在呢?還是先有「結頌」,後有長行呢?或是先有長行,後有「結頌」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