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5日 星期六

書房夜話 4:佛學研究綜述


這一類文章一定得鴻學碩儒才有能力執筆。綜述需在此一範圍有三種特異功能:
  1. 研究深入
  2. 熟知、熟讀此一範圍的研究論著
  3. 有「史識」,對重要論著褒得準、評得當、貶抑適得其份。
-------------
  1. 蔡奇林〈巴利學研究紀要:1995-2001〉,《正觀》20期,227-283頁。(http://www.tt034.org.tw/index.php?option=module&lang=cht&id=8&task=search&templates=mag&keyword=&bid=1000#.XYzKsy4kuM8)
  2. 惠敏法師〈梵本《大乘莊嚴經論》之研究簡史與未來展望〉,《正觀》62期,1-98頁。(http://www.tt034.org.tw/index.php?option=module&lang=cht&id=8&task=search&templates=mag&keyword=&bid=1205#.XYzP4S4kuM8)
  3. 紀贇〈英文佛教研究書籍經眼錄(非佛教文獻校勘翻譯部分)〉(https://yifertw.blogspot.com/2011/04/michael-ji.html)
-----------------
以下引自紀贇〈英文佛教研究書籍經眼錄(非佛教文獻校勘翻譯部分)〉 簡單說明:某豆友提到國內某出版社想出一套新的佛學名著譯叢,命我介紹此書,就拉了下面這個東西。我自己的主業是佛教文獻,所以看得最多的是這個。不過,這類書大多數不需要,也不太容易翻成漢語。所以,下面的書目就考慮到了翻譯的可行性。另外,我看書的範圍極為狹窄,對佛教義理研究完全是一竅不通。而就佛教之發展而言,也對中期大乘以後完全陌生。所以這個書目本來就是個個人的經眼目錄,根本不配做翻譯書目的。故而,如有相關前賢能在後面附加補充,則庶幾可一補愚夫之闕。 另以下書目限於在中國大陸地區未有譯本的情況,所以一些好書雖然現在的譯本並非沒有重譯的必要,比如印佛史中渥德爾的《印度佛教》(Warder, A.K. Indian Buddhism.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3rd ed., 2000),雖然感覺王世安先生的舊譯本中問題還是頗多的,我自己只要從此書中引用,基本都是重新譯過,所以感覺有一個更好的譯本並非毫無意義。但是,需要翻譯的重要著作實在太多,只能就此忽略不計。 其次是佛教文獻的英譯本一律不取,如PTS對巴利佛經的翻譯,以及其他梵語和漢語文獻的英譯等等。但對於文獻的綜合性研究則予以收錄,比如孔澤的《般若經》譯本等一律不取,而對他的《般若文獻》這部對此類佛經群的總體性研究則認為特別有翻譯的必要。 另外對於專以傳教為目的的英文書籍也一般不取,如一行禪師和另一位中國西藏的喇嘛lama(知名不具)的書籍在西方影響之大,流傳之廣,中國大陸一般人是難以想象的,但這類書也不在我這個簡介範圍之內。 如果海外有中譯本,則標明版本,以供引進時參考。而在海外著作中,也僅以本人所及為限,比如本人就對佛教義理沒有興趣,平常略有所及的不過是佛教史、上座部佛教、佛教文獻等數科而已,在佛教發展史上也只是對早期稍微熟悉一點,而對中晚期,尤其是中觀以後和密教是全無涉獵,而在西方此方面研究的書籍真可謂汗牛充棟,故必有遺珠之憾,希望能得到補充與訂正。特此說明。 其實就英文的比較雜的(非某一領域的專書)研究叢書,我比較熟悉的是“Studies in the Buddhist traditions”系列,這套書早年由密教研究大家Alex Wayman主編,在他過世以後現在由Luis O. Gómez繼任。這套書中有很多都是經典著作,而且因為是在印度的Motilal Banarsidass出的,所有書價也比勞特奇等便宜太多了,非常適合一般人購買。我沒有搜這個系列最新的書,印象中應該出到五十五本以上了。其實可以考慮出一套中文版的《佛教研究經典系列》,既包括新譯本,也包括一些台港(主要是台,但香港也有一些佛教的好書在大陸沒有出版)重要研究的引進。另外,Peter N. Gregory 還編輯了《東亞佛教研究》Studies in East Asian Buddhism 和《東亞佛教經典》Classics in East Asian Buddhism 兩個系列,書都是在夏威夷大學出版社出的。數量不算是很大,前一系列二十多本,後一系列只有幾本。網址可參:http://www.google.com.sg/url?sa=t&source=web&cd=1&ved=0CBwQFjAA&url=http%3A%2F%2Fwww.uhpress.hawaii.edu%2Fcatalogs%2Fkurodainstitute.html&ei=dkh0TZSFLcLtrAf0_f3SCg&usg=AFQjCNFVsHttreFhkixnaHNHUWYczICRQw&sig2=0N9qhoMCeEO2Yeff36WYrw 這兩個系列中前者中收錄的好書不少,太史文、柯嘉豪的兩本書都收在此集之中,當然也包括編者自己的中國佛教研究。

總體概介與佛教史 總體概介

1、Bechert, Heinz and Richard Gombrich, eds. The World of Buddhism: Monks and Nuns in Society and Culture.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84. 此書的編輯為兩大名宿,前者貝歇特是德國梵學界的元老,已然去世,後者目前還主持牛津佛研中心,以前也曾是PTS的總裁(主席?),是梵學專家,並精研上座部佛教。此書由於這兩個人的號召力,可以說是幾乎將當時佛教最頂尖的幾位都拉進來組織撰寫了這部著作,如拉莫特、許理和、辛漁伯等等皆是一時之選,由於多人後來都相繼去世,以後再想找到這樣的陣容,幾乎已經完全不可能了。而且,此書相對較為通俗,大家能放下身段做此種工作殊為難得。另外般若文獻研究的第一人——孔澤也頗有幾本這種小册子,也是普及的好材料: 2、Conze, Edward. Buddhism: Its Essence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Harper Torchbooks, 1965. Conze, Edward. Buddhist Meditation.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69. Conze, Edward. Buddhist Thought in India. Ann Arbor, 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67. Conze, Edward. A Short History of Buddhism.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1980. 還有一本在西方寺院中經常見到的向普通信眾作普及的極為通行的書是: 3、Rahula, Walpola. What the Buddha Taught. New York: Grove Press, 1974. 此書在台灣有中譯本,但不知翻譯質量如何: 顧法嚴譯《佛陀的啟示》台北巿:慧炬出版社, 1983。 版主按語:此書為相當普遍的入門書,譯文流暢,頗能掌握上座部佛教精神,但是,如果能將註解的內容譯成中文(原文只是書名與頁次),配合起來閱讀,更是簡潔而深入。 4、Gethin, Rupert. The Foundations of Buddhi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Gethin是現任PTS的總裁,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的教授(這個大學除了RG以外還有兩位非常不錯的佛教學者,下面也會介紹他們的書),素研巴利學,他的這本佛教入門書在歐美也極為暢銷。此書在台灣有一個新譯本,但筆者沒有見過,不知翻譯質量如何: 賴隆彥: 《佛教基本通 – 佛教的修行路徑導覽》台北:橡實文化,2009. Rupert Gethin的個人介紹,可見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Rupert_Gethin 5、Harvey, Peter. An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Teachings, History and Practices.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Harvey是英國桑德蘭大學的佛教學者,在西方也是名聲顯赫。這部書也是一部值得一讀的佛教入門書。 其學校的網頁個人介紹見: http://www.sunderland.ac.uk/research/rae/staff/staffdetail/index.php?stid=352

印度佛教史類 1、Lamotte, Étienne, Histoire du Bouddhisme indien, des origines à l'ère Saka, Louvain : Publications Universities, 1958. 拉莫特 (Lamotte, Etienne) 的 History of Indian Buddhism《印度佛教史》,原為法文,可能是最為權威的一部佛教史。此書有英譯本,在《國學論壇》的佛教文獻版就可以找到。 Lamotte, Étienne (Sara Webb-Boin, trans.). History of Indian Buddhism. Louvain-Paris: Peeters Press, 1988. 2、Akira, Hirakawa, A History of Indian Buddhism: From Sakyamuni to Early Mahayana, Honolulu, HI: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0. 此書即平川彰的《印度佛教史》的英譯,從1989年至2002年共出版了五種語言的21個版本,可以說是印度佛教史研究的最重要著作之一。此書有台灣的漢譯本,建議直接引進。版本如下: 平川彰著;莊崑木譯,《印度佛教史》,台北:商周出版,2002年10月。有網路版。 3、Nakamura, Hajime, Indian Buddhism: A Survey with Bibliographical Notes,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1996. 此書是研究印度佛教的必備工具書之一,此書最大的特點是徵引豐富,其書按照歷史的脈絡盡量地網羅到了當時所能見到的全部的研究成果。作者中村元本人一方面是佛教思想研究的大家,又非常熱衷於編纂辭典與工具書,其學風之踏實穩健,其思想之弘富都非常令人嘆為觀止。 4、Rhys Davids, T. W., Buddhism: Its History and Literature, Cosimo, Inc., 2005. 此書也是偉大的PTS的創始人戴維斯先生的著作,雖然出版至今已有一個世紀,卻一直不斷再版。此書的电子本也很容易在網路上搜到。可惜他的書很多都是文獻校訂,不屬於本書單推薦的範圍之內。 5、Dutt, Sukumar, Buddhist monks and monasteries of India: their history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Indian culture,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1962. 此書為研究早期印度佛教教團與寺院史的重要專著之一,我自己的是印度本土的新刷本。另此人還有另一部相關的專著: 6、Dutt, Sukumar. Early Buddhist Monachism, New Delhi: Munshiram Manoharlal, 1984. 7、George Grimm, M. Keller-Grimm, Max Hoppe, The doctrine of the Buddha: the religion of reason and meditation,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 1958. 此書也是介紹佛教義理較為有名的入門書籍,原文為德文,此為英譯。作者格林(1868-1945)為早期的西方佛教徒之一,為佛教的踐行者,故而學術價值可能有限,但在西方卻影響一直較大,就筆者所知也至少刷印過五次以上。 8、Heinz Bechert, When did the Buddha live? The controversy on the dating of the historical Buddha, Sri Satguru Publications, 1995. 佛陀的紀年一直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但這個問題又太重要了。因為不僅僅是對佛教史的研究,對整個印度史而言,佛陀的紀年也是一個重要的參考點。為此德國科學院在1988年初舉行了一次跨學科的大型專題討論會專門研究佛陀的繫年問題。此次會議集中各宗教各學科的學者從歷史學、文化背景、南傳與北傳資料對比、佛教與耆那教文獻對比、文獻學資料與考古學內容參照等各種手段對佛陀繫年加以研究。可以說是此一具體問題到目前為止最為重要的一次成果推介。其中一些用英文或是翻譯成英文的文章就由偉大的Bechert先生編輯成冊,而在出版之後,一些文獻的貢獻者也相繼故去,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而言,此書可以說是空前絕後。但可惜漢語佛教界對此一研究一直可以說是完全忽視。所以如果此書得到翻譯,則對漢語佛教研究界一定會有不小的貢獻。 9、Kanai Lal Hazra,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Buddhism in India, Munshiram Manoharlal Publishers, 1996. 此書名為《印度佛教的興起與衰落》,所以其實也是一部印度佛教史。但是此書較具價值的一點在於,此書對一般佛教中描述較多的早期中期佛教史著墨不多,而是主要集中在中晚期印度佛教之上。全書十四章,到阿育王時期才是前三章內容。 10. Warder, A.K. Indian Buddhism. Delhi: Motilal Banarsidass, 3rd ed., 2000.

原始佛教與部派佛教

1、Nalinaksha Dutt, Buddhist Sects in India, Motilal Banarsidass Publ., 1998. Dutt 已有介紹,此書是印度佛教部派介紹非常重要的一本書,我舉個小例子,以部派分裂後的部派名稱為例,此書中就詳細徵引了碑刻材料中的原始資料,這些我在以前的所有漢文研究之中都沒有任何人對這些部派名稱作過追蹤溯源的研究。 2、Andre Bareau, The Buddhist sects of lesser vehicle 此書頗為奇怪,是由法語原著 Les Sectes Bouddhiques du Petit Véhicule 英譯而成,卻沒有出版,而只是有網路版。原作者是研究部派佛教最為重要的學者之一。後面還會介紹到他的書籍。 3、Louis de La Vallée Poussin, The Buddhist Councils, K. P. Bagchi, 1976 這可能是佛教研究史上最偉大的幾位學者之一的蒲仙所著的一本小冊子,只包括了前兩次佛教結集的研究,後面還有一個附錄關於十事等等。 4、Sumangal Barua, Buddhist councils and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Atisha Memorial Pub. Society, 1997. 此書同樣專門研究佛教結集,其時間在古代則一直到迦膩色迦王結集為止,現代則分述錫蘭、緬甸、泰國的現代結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