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6日 星期日

書房夜話 7:幫「空格」作「校勘」---(1)


我有時會問一下自己:「現在你最想做什麼事?」 
此時此刻,我的回答是:「幫佛經作標點和作校勘」。 
這兩項擺在一起,有一個原因:
  「幫佛經作標點之前,必需先作校勘,否則,前面所作的標點會像盲劍客一樣,你奮戰多時,卻看不見真貌。」 
  我跟校勘有關的論文裡,曾指出某些版本「遺漏了空格」。看慣、讀慣有標點的佛教書籍的讀者,會感到疑惑:「『遺漏了空格』是什麼意思?古書沒有標點符號,少了一個空格會有什麼影響?」 
  在此我略舉三個例子來說明這樣的狀況,並且討論其影響。
 ------------- 
第一個例子,在T1300《摩登伽經》有一首八句的「外道偈頌」,從《大正藏》與 Cbeta Taiwan 的排版,我們無法辨別究竟是哪八句,我們可以看到排版總共有六個「空格」: 
  《摩登伽經》卷1〈眾相問品 4〉:「復有三章。唯有八句。汝今善聽。吾當宣說。 [3]旦提他 [4]菴 浮婆蘇婆 [5]旦娑婆鬪婆利茹[6]被瞿提婆 斯提[7]麼提由那 婆羅提那 此即名為婆羅門呪。」(CBETA, T21, no. 1300, p. 404, a22-26) 
  [3]此呪以下四呪每句下有一二等之順序記數【宋】【元】【明】,旦=怛【元】【明】*。[4]菴=唵【宋】下同【元】下同【明】下同。[5]旦=曰【元】【明】。[6]被=拔【元】【明】。[7]麼=磨【宋】【元】【明】。 

  從明朝《嘉興藏》(又名《徑山藏》)可以看到(如照片一)咒語部分為: 怛提他(1) 唵(2) 浮婆蘇婆(3) 曰娑婆鬪(4) 婆利茹(5) 拔瞿提婆(6) 斯提磨提由那(7) 婆羅提那(8) 
  也就是說,翻譯時,如無「一二...七八之順序記數」,各句之間須保有一個「空格」,《大正藏》未維持應有的「空格」,會造成後代不易辨讀。 
  當代學者Jeffrey Kotyk 指認這首咒語是《梨俱吠陀 ṚgVeda》的 Gāyatrīmantra [ṚgVeda (3.62) Gāyatrī mantra]:咒語部分為 
 Oṃ bhūbhuvaḥ svaḥtat saviturvareṇyaṃ bhargho devasya dhīmahi dhiyo yo naḥ pracodayāt 

  所以是一首「十一句」的咒語。 
  怛提他 Tadygāthā 相當於「即說咒曰」,不包含於此首咒語之內。
(1) 唵:om ,為印度咒語的開首發音。 
(2) 浮婆 bhūbhuvaḥ :應譯作「浮浮婆」,漏了一「浮」字。 
(3) svaḥtat:「蘇婆曰」應作「蘇婆怛」,(4)的第一字應歸到此字來。 
(4) 娑婆鬪婆利茹 saviturvareṇyaṃ :之後應有空格,作為單獨一字。 
(5) 拔瞿:bhargho。 
(6) 提婆斯: devasya 
(7) 提磨: dhīmahi,似應譯作「提磨醯」 
(8) 提由: dhiyo  
(9) yo:漏抄一「由」字。 
(10) 那: naḥ 
(11) 婆羅提那 pracodayāt:原譯似為「婆羅怛耶」。 

   更正後應作: 

    唵(1) 浮浮婆(2) 蘇婆怛(3) 娑婆鬪婆利茹(4) 拔瞿(5) 提婆斯(6) 提磨(7) 提由(8) 由(9) 那(10) 婆羅怛耶(11)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