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

法蘭西學院院士戴密微(Paul Demiville):序


法蘭西學院院士戴密微(Paul Demiville)為此書寫的序
-----
  此書是由佛教裡最具資格且已覺悟的代表人物羅睺羅博士以現代精神所規劃的佛教導論。羅睺羅博士在錫蘭接受了佛教僧侶的傳統訓練和教育,且在錫蘭的一個傑出佛教機構(Pirivena)擔任高階職務,而錫蘭自阿育王時代以來到現代都是佛法興盛的地方。他如此在古老傳統之下成長之後,在所有古老傳統都被質疑的年代,他決定去面對國際科學化學習制度的精神與方法。他進入錫蘭大學研讀,取得學士學位,隨後以一篇非常博學的錫蘭佛教史的博士論文贏得博士學位。他與印度加爾各答的幾位傑出教授一起工作,而和散布於西藏及遠東的大乘佛教的專家有接觸之後,他決定深入西藏和漢譯經典來擴展他的佛學領域。他進入巴黎大學準備研讀無著的著作,這是一位顯赫的大乘論師,這些著作的梵文本已經佚失,而只能研讀藏譯本與漢譯本。羅睺羅博士跟我們相處,一起呼吸歐洲空氣,藉由我們的模糊鏡面探索他自己的宗教,已過了八年。
  他客氣地邀請我向西方推介的這本書,是個每人都可理解的、光輝燦爛的傑作,書中介紹大部分阿含和尼柯耶提及的佛法基本教導。羅睺羅博士對這些經典擁有無可倫比的知識,經常引經據典地提到阿含和尼柯耶經文,甚至幾乎每次言談都不離這些道理。所有過去和現代以來數量龐大的佛教部派都毫無異議地承認阿含和尼柯耶的經典權威,而且除了企圖闡述文字的言外之意,沒有任一部派偏離這些教義。經歷數十世紀與廣大地域的傳播,這些詮釋確實有不少變化,佛法也出現了多種面向。但是,羅睺羅博士本書所呈現的佛教面向:人道的、理性的、某些時候是以交互問答的蘇格拉底形式的而某些時候是福音傳道形式的、也幾乎是科學形式的。這些書中所描述的面貌,都有大量的權威經文作依據,書中他也讓這些經文直接顯示其中的義涵。
  羅睺羅博士對書中引文的解釋總是翻譯得十分精確,而且清晰、簡潔、直接而不賣弄學問。其中有些或許尚有論辯的空間,因他嘗試在巴利經文中探索大乘經的源頭;但是,他對所有這些經典的熟練程度讓這議題有一些新的啟發。他致力於對當代人的啟發,但是他所堅持的比較研究到處顯示,這些也能與以下的當代世界思想潮流對答:社會主義、無神論、存在主義和精神分析。這本書讓讀者認知他的研究所蘊含的豐富的現代性,也就是將佛法實施於現代社會與思想的可能性。
======
版主按語:
1. 戴密微認為「所有過去和現代以來數量龐大的佛教部派都毫無異議地承認阿含和尼柯耶的經典權威,而且除了企圖闡述文字的言外之意,沒有任一部派偏離這些教義。 Their authority is recognized unanimously by all the Buddhist schools, which were and are numerous, but none of which ever deviates from these texts, except with the intention of better interpreting the spirit beyond the letter. The interpretation has indeed been varied in the course of the expansion of Buddhism through many centuries and vast regions, and the Law has taken more than one aspect.」
這似乎純粹出乎個人想像,過去不是如此,現代也是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2. 戴密微提到「羅睺羅嘗試在巴利經文中探索大乘經的源頭 as when he wishes to rediscover in the Pali sources all the doctrines of Mahayana」,這樣的嘗試別人或許認為勇氣可嘉,卻讓我感覺啼笑皆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