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泠印社)
紅桃曾照秦時月,黃菊重開陶金花,
大亂十年成一夢,與君安坐吃擂茶。
昨晚的回程飛機上,讀到焦桐「飲食散文」提到上一首汪曾祺(1920-1997, 西南聯大中文系,為沈從文學生)的擂茶詩,順手抄下;早上起床幫自己沏了一壺東方美人茶,坐到書桌前,清理積存的電子郵件。汪曾祺「大亂十年」指的是「文革十年」,我這一趟則恍如夢幻之旅,杭州之行見到多位「漢譯佛典語言學」的大山,令人仰望,欣喜雀躍;如方一新、朱慶之、王云路、高列過、顧滿林等等學者;又如佛學研究泰斗之一的北京大學王邦維教授、《早期漢譯佛經的來源與翻譯方法初探》的作者李煒,《慧皎《高僧傳》研究》的作者紀贇,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的姚治華, 主要研究領域為佛教哲學、印度哲學和宗教哲學,為佛光白話叢書《異部宗輪論》的作者;甚至也藉助台灣清華大學陳淑芬教授的介紹,巧遇陳秀蘭教授,而向她要到百尋不獲的〈對許理和教授〈最早的佛經譯文中的東漢口語成分〉一文的幾點補充〉,(1977,《古漢語研究》第2期)。也意外見到「豆友」。
本屆「第12屆吳越佛教學術研討會」的主題是「佛典漢譯及語言學研究」(第11屆的主題是「佛教藝術」),在「漢譯佛典語言學」與「漢譯佛典的翻譯議題」、「梵漢對音」三個專業。大會特別宣布,此次收到73篇論文,80位學者宣讀論文,與會有一百多人,但是,73篇論文之中僅有 14 篇是跨語言文本的題材,顯示中國佛教學者或者語言能力有其障礙,或者是對此一路數(Approach)尚未投注足夠的關注。
在 Paolo Visigalli (德國慕尼黑 Ludwig-Maxi)milan 大學博士後研究)的論文「Etymologizing as a rhetrorical device in early Buddhist texts 初期佛典作為修辭工具的語源追溯」發表之後,紀贇教授在會場摘要敘述其內容,並指出中國學者應更加重視此一研究途徑。會後,我跟Paolo 交談,我指出:「一般對巴利文獻的字詞進行語源分析,不外兩種:一是從吠陀文獻或梵文材料中追尋其『字根』或『語源』,一是 引用巴利註釋書慣用的『語源分析』。」前者雖有可能早於佛教文獻,但是在吠陀與梵文文獻找尋詞義,不一定能切合巴利文獻的情境,此一風險 KR Norman 早已指出。後者則年代絕大多數晚於經藏、律藏,有些註釋師或者隨意截斷文字以為『字根』,用以追溯語源,不能百分之百地與今日語源學的規範吻合,其正確度頗有爭議。在你的研究如何處理此二議題?」Paolo 回答,前者的風險他完全同意, PED 此類的問題急待改正(目前 PTS 已出了新版的巴英字典),但是,後者並不能輕易以「訛誤」一筆勾銷,這些依據佛教教義或教化目的所作的字義分析,仍須審慎對待。我說:「運用耆那教文獻來輔助巴利語義的詮釋是一路數,用漢譯資料來推斷古代北傳譯師對此字的詮釋是另一路數,這兩者都有待開發。」我們發現彼此意見相近,路數類似,互相較交通訊方法,以待日後繼續連絡。
會議中不僅聆聽彼此的見解、發揚、相肯或提出異議作商榷,例如,紀贇教授對眾多「梵漢對音」、「梵漢對勘」的論文提出異議:「初期漢譯佛經的源頭文本極可能是犍陀羅語本,而不是梵文本」。另外,也在餐桌上聽一些掌故,(例如朱慶之老師提到與台灣政大何建興教授在印度同居一室,黃柏棋教授實來相訪。他也談到在美國時受到黃柏棋夫妻(當時還是男女朋友)邀請吃火鍋,對沙茶醬上打生雞蛋心有戚戚焉),或者懇切剖析,交換意見、交換電郵網址,會議結束後,遠道而來的學者同遊靈隱寺、西來峰。
參觀靈隱寺文物時,恰巧與顧滿林先生同行,從2005年以來,我陸續閱讀他2005-2013在《漢語史研究集刊》、《漢語史學報》在「漢譯佛典的翻譯議題」的論文,例如〈漢文佛典音譯詞的節譯形式與全譯形式〉與〈漢文佛典音譯詞的同詞異形現象〉,見面才發現他是一位四十歲上下的年輕精銳學者,在近兩小時長談之後,又到我旅舍房間來,簽名饋贈我他與俞理明老師合著的《東漢佛道文獻詞匯新質研究》,情意深摯。
忽聞冷峻奇特語;
想見溫馨澹遠人。
(旅館:花家山莊,金庸曾投宿此地)
版主給大會的建議:
1. 論文宜交由小組召集人作適度篩選。論文在截稿日期尚未完成者,除邀稿之外,應不許發表,並不列入議程。
2. 論文發表 15 分鐘,講評與意見交流比論文本身還重要,至少應安排 10 分鐘。依此次會議看來,共有兩個時段各四小時,四小時能發表論文 6 篇論文,兩個時段共只有 12 篇論文,兩組共發表 24 篇論文,無法安排 70 篇論文發表。
3. 各時段的論文發表次序,應將日期、時段、論文題目、發表者、講評者明確編成議程表。此次會議有一次發生如此狀況:連續三位輪值發表的學者不見蹤影,完全未提交論文的學者(也就是此人未出現在出席名單之中,論文也未印在大會兩本《論文集》之內)卻出席發表;到了最後,主持人還必須公開詢問尚有那位學者未宣讀論文。
=============================
水月神 推荐小組話題:
本文引自2014年九月《正觀雜誌》70期,77-132頁 〈法句序〉與《法句經》重譯偈頌 作者:蘇錦坤 摘要 本文探索印順法師〈法句序〉的意涵,嘗試以「重譯偈頌」的觀點來思索支謙〈《法句經》序〉...
正在聽作者講~
在哪里听啊? - nabla
在杭州開會~ - 水月神
天啊!你是哪位?請給我一封豆郵 - 歸依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