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9日 星期日

林伯謙:〈談《大正藏》的句讀〉

583

引自部落格《雙溪學衡》

http://www.pch.scu.edu.tw/blog/post/4/130

《大正藏》是日本漢文藏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的簡稱。它以鉛字排印,並有小圈斷句及多種版本校勘,比舊刊經典容易閱讀,而且中華電子佛典協會將《大正藏》第一卷至第五五卷,還有第八五卷,輸入成為電子資料庫,非常便於檢索和複製,因此它是現今學界採用最廣的佛教文獻。
然而《大正藏》斷句並不精準,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例如其《法華經.信解品》:「譬若有人年既幼稚。捨父逃逝久住他國。或十二十至五十歲。年既長大加復窮困。馳騁四方以求衣食。」新式句讀應作:「譬若有人,年既幼稚,捨父逃逝,久住他國,或十、二十,至五十歲,年既長大,加復窮困,馳騁四方,以求衣食。」
再如《法句譬喻經》出現八言偈頌:「所謂智者不必辯言;無恐無懼守善為智。」「死命卒至如水湍驟;父子不救餘親何望。」也應拆成四言:「所謂智者,不必辯言;無恐無懼,守善為智。」「死命卒至,如水湍驟;父子不救,餘親何望。」
似此字數整齊句法,即是「譯經體」的特色。再舉玄奘口述、辯機筆受《大唐西域記》烏仗那國,正確句讀是:「山谷相屬,川澤連原,穀稼雖播,地利不滋。多蒲萄,少甘蔗,土產金鐵,宜鬱金香。林樹蓊鬱,花果茂盛,寒暑和暢,風雨順序。人性怯懦,俗情譎詭,好學而不切,禁呪為藝業。多衣白疊,少有餘服。語言雖異,大同印度。」
其實不僅像玄奘、辯機是出家人才諳此三昧,文學家蘇軾〈勝相院經藏記〉也模仿寫道:「元豐三年,歲在庚申,有大比丘惟簡,號曰寶月,修行如幻三摩缽提。在蜀成都,大聖慈寺,故中和院,賜名勝相,以無量寶,黃金丹砂、琉璃真珠、旃檀眾香,莊嚴佛語,及菩薩語,作大寶藏……。」
所以讀者若能掌握舒徐優雅的偶式句節奏,則如僧祐《弘明集》卷十一這等斷句:「若使率土之濱皆純此化。則吾坐致太平夫。復何事近蕭摹之請制。未令經通即已相示。委卿增損。必有以式遏浮淫無傷弘獎者。乃當著令耳。」就不致受誤導,而會改為:「若使率土之濱,皆純此化,則吾坐致太平,夫復何事!近蕭摹之請制,未令經通,即已相示,委卿增損,必有以式遏浮淫,無傷弘獎者,乃當著令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