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1日 星期二

訐譙陳松勇訐譙

690 

訐!我要訐譙陳松勇訐譙!

訐!居然連維基百科全書也有「陳松勇訐譙」這個詞條。

訐!我要訐譙《陳松勇訐譙》!(加上標點符號)

原因是這本書連書名的意思都弄錯了!

書上說「訐譙」是「台語,大聲惡言罵人之意」。 就字義來說:「訐ㄐㄧㄝˊ」,意思是「說人隱私或短處」,「譙」有兩個讀音:「ㄑㄧㄠˊ譙樓」是瞭望的樓台;「ㄑㄧㄠˋ譙責」,意思是責備。很難說是「大聲惡言罵人之意」。

純就台語來說,語氣凶是「惡 ook4」,罵人是「罵 me7」,狠狠地罵人是「詈 le2」,台語「幹 gan2, gan3」,其實和普通話喊「幹」意思一樣,性交稱為「gan3」,這和「訐」的讀音與意思都差一大截,「譙」字與「誚」字的讀音和意思相同,是「責備」有時「帶點譏笑」的意味,台南人稱「瞧不起」為「鄙誚 phinn3-siunn3」。

「kiau7」本意是「把鎖上的門撬(ㄑㄧㄠ)開」,近代用此音等同於「幹」。 所以,台語稱罵人三字經為「gan3 kiau7」,不是「大聲惡言罵人之意」,請大家不要用錯,以免有生命危險。

書中說「也著箠,也著糜」。讀音是「ia7 tioh tshe5, ia7 tioh be5」,「箠 (處罰、體罰用的小竹片,有時是幾片細竹片綁再一起)」與「糜(稀飯,貧窮嘛,只吃稀飯,沒有魚肉)」押「e」韻。意思是「也要教訓,也要長養」。

小時候,小孩不乖,媽媽說「ia5 tshe1 ah lai5 拿箠仔來 」,這時候「箠tshe5」會被後面的「仔 ah」影響而轉調成為「tshe1」,「箠仔」的台語,恐怕很快就沒人會講了。 關於台語讀音「變調、轉調」,比較複雜,以後再談。

「九頓米糕無上算,一頓凊糜拿起來放」(原書158-159頁),意思不是「忘恩負義」,而是喜歡「討人情」,「人家請你吃九次米糕,也沒聽你提過,你請人家吃過一次冷稀飯,就反復不停提出來講」。 台語稱「一餐飯」為「tsit-tng3-png7 一頓飯」。

在台灣荒鄉僻壤、大小村鎮開車,我累積得到的經驗是,台灣的交通方向指示牌,譬如說你要去「新竹縣的南埔」,知道路線的不需要此指示,不知道路線的司機靠指示牌找路只會越離目的地越遠。 《陳松勇訐譙》的「訐譙」也是一樣,不知道讀音與意思的讀者看完還是不知道,知道讀音與意思的讀者會頭痛說他講錯了! 這裡給陳松勇老大一個建議,台語不能再這樣表達了,麻煩你有氣質一點,趕上時代,用「台羅」來標讀音。

整體來說,《陳松勇訐譙》勾起了讀者的好奇心,引人學習去了解台語,還是功大於過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