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3日 星期一

桃園縣龍潭鄉三坑子鐵馬道

P1110840

大年初二,陽光燦爛,決定去三坑鐵馬道騎腳踏車,走台三線轉131縣道會比較複雜,我們是走台三乙,到三坑子已經是中午12:20吃飯時間。

P1110824

我們在瓦屋家素食餐廳用餐,點了髮菜羹、三杯臭豆腐、猴菇、三蘇,非常可口。

P1110826

瓦屋養生素食館,在牆上題了心經。

P1110825

屋裡還是土墼屋,搭掛著滄桑破舊的蓑衣。

P1110828

餐後到三坑子老街,探望永福宮,倒是有點奇怪,原先正神是三山國王,為何會換作三官大帝,三山國王反而坐到偏殿去。

P1110836

街上的小狗

P1110829

P1110830

在永福宮左轉就來到「青錢第」

P1110833

青錢第旁的工寮

P1110832

左手邊是木棧道,要推車上去「石門大圳」

P1110837

上頭是一條完全平坦的自行車道

P1110845

左手邊是圳溝

P1110850

我懷疑右手邊是消失了的「南大溪」

P1110851

跟上星期齋明寺探櫻一樣,還要再等半個月才有櫻花綻放

P1110858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

P1110852

往下是非常陡峭的下坡路

P1110859

這個長達兩公里的自行車道,平坦,樹木蓊鬱,可以遠眺風景,不像東勢豐原自行車道有時必須閃躲汽車,非常理想的專用鐵馬道。

P1110860

叔叔有練過,小朋友在家裡不要學

P1110865

下了坡,騎了二十分鐘,我們來到了崁津部落。部落長老請我們進來閒話家常。部落是Amis 阿美族,約三十年前從花蓮遷移到此,部落裡的建築是拆了又建,建了又拆。這一問題相當複雜,因為部落並非是常居此地,而是從東部遷移而來,於是三鶯部落、崁津部落、撒烏瓦知部落和溪洲部落的命運一樣,經常面臨強迫拆遷的問題。解決的癥結,還是在原住民自治權的問題,如何畫出原住民的自治領域,自治機構與產生機制,定義財源。接下來就像是在各地設置「榮民之家」一樣,有原住民住所。

P1110866

部落聚會所 Taluan,我們在聊天時,三鶯部落的人來拜訪,我們繼續往前騎。

P1110868

回到青錢第前的咖啡屋吃手工豆花和黑糖糕。

P1110869

伴我們奔波一下午的腳踏車

P1110871

三坑子是龍潭鄉最早開發的地方,早在1744年就開墾了。三坑子即是稱呼「鴨母坑」、「火劫尾坑」、「蔗部坑」,「蔗部坑」應該寫作「蔗」,是熬蔗糖的地方,這個地方在日治時代種過甘蔗。1748年「霄裡通事」知母六(蕭那英)在此有計畫的開墾,「宵裡」就是「通宵社(更早的記錄是寫作吞宵社)」與「苑裡社」合併後的稱呼,這個知事應該是道卡斯社人。

這也符合「平埔族人移到其他地方時,母親講母語、父親講客語」的說法。

曾經看到一個記載,說觀光客去拜訪原住民村落時,前來賣東西的小販,跟你講台語的是「客家人」,跟你講客家話的是「原住民」。

其實,依據部落格《一位台灣平埔族後裔探討台灣平埔族先民》

http://www.beautymountain88.com.tw/pingpuu1/index.htm

自認為祖先是「客家人」的台灣中部、北部客家人,有可能祖先是西拉雅族、洪雅族、道卡斯族的所謂「平埔族」人。

684

==========================

關於「蔗」,請參考:

http://yifertw.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08.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