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僅貼出第一小節〈前言〉,全文另行貼出。
https://www.academia.edu/114243229/%E5%AD%B8%E6%80%9D_%E4%BD%9B%E6%95%99%E7%99%BE%E7%A7%91%E5%85%A8%E6%9B%B8_%E7%9A%84_%E5%A2%9E%E4%B8%80%E9%98%BF%E5%90%AB%E7%B6%93_%E8%A9%9E%E6%A2%9D%E8%A9%95%E4%BB%8B_2023_in_Chinese_
----
一、前言
依據趙樸初(1907-2000)在《中國佛教》第一輯〈前言〉的敘述, 斯里蘭卡於西元1955年發起編纂英文《佛教百科全書》,當年周恩來(1898-1976)受到斯里蘭卡總理的請託,協助《佛教百科全書》編寫與「中國佛教」相關的詞條,周恩來將此工作委付中國佛教協會辦理。
〈前言〉提及:
「中國佛教協會接受這個任務後,即成立中國佛教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聘請國內佛教學者擔任撰述、編輯和英譯工作。內容分為教史、宗派、人物、經籍、教理、儀軌制度、佛教勝跡、佛教文化、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等九類。…除已將部分英譯稿寄往斯里蘭卡供《佛教百科全書》採用外,全部漢文原稿迄未公開出版。」
在《中國佛教》第二輯,位於399頁之後的〈說明〉可以作為〈前言〉的補充解說:
「本書原是1955年為斯里蘭卡英文《佛教百科全書》撰寫的條目,由中國佛教協會聘請國內著名佛教學者執筆。其中部分英譯稿已在斯里蘭卡出版,漢文稿則未發表過。此次出版,對部分文稿略有刪節。」
事後,斯里蘭卡佛教事務部(De¬part¬ment of Buddhist Affairs)於西元1961年出版《佛教百科全書》第一輯,直到西元2009年出齊第八輯。當代有多種名為「佛教百科全書」的圖書出版流通,本文所討論的《佛教百科全書》即指此一馬拉拉塞克拉Malalasekera, G. P. (1899-1973)主編的八輯英文《佛教百科全書》。
當年這些中文詞條經過英譯之後,回報給《佛教百科全書》的編輯部門,經過編審程序納入書中。我們今日翻檢《佛教百科全書》的相關詞條,可以發現該書的編輯部門有所取捨,並未照單全收。例如,詞條「Āgama阿含經」,該書先登錄呂澂(1896-1989)的詞條;接著在同一詞條收入雲井善昭(Kumoi Shōzen, 1915-2017)的解說。但是,詞條「Abhidharmakośa-śāstra阿毘達磨俱舍論」,則將呂澂和舟橋一哉(Funahashi Issai, 1909-2000)的詞條交錯排列。
從《中國佛教》收錄的詞條,我們可以推敲出未被採納的詞條;例如,田光烈(1912-2007)「增一阿含經」與「中阿含經」詞條未被收存,出現在《佛教百科全書》的是無著比丘(Bhikkhu Anālayo, 1962-)的「Zhong A-han」(中阿含經)與「Zeng-yi A-han」(增一阿含經)。田光烈、游俠(1901?-1985)的「雜阿含經」詞條未被收錄,出現在該書的是白瑞德(Rod Bucknell, 1937-)的「Saṃyuktāgama」(雜阿含經)。詞條「Fa-Hsien法顯」的編選原則顯得有一點特別,該處並未採用游俠的詞條,而是由 Thera Yatadolawa Dhammavisuddhi 撰寫,而且全文從頭到尾未出現任何漢字。
但是,《佛教百科全書》也有標為「Lin Tzü Ching」(林子青 1910-2002)編寫的詞條「Hung-I」(弘一),並未收錄於《中國佛教》。
本文的重點主要在審視西元1955年田光烈撰寫的「增一阿含經」,與西元2009年無著比丘(Bhikkhu Anālayo)的「Zeng-yi A-han」(增一阿含經)之間的差別。最後,筆者分別介紹此兩篇詞條,並予以評論或補充。
----
一、前言
依據趙樸初(1907-2000)在《中國佛教》第一輯〈前言〉的敘述, 斯里蘭卡於西元1955年發起編纂英文《佛教百科全書》,當年周恩來(1898-1976)受到斯里蘭卡總理的請託,協助《佛教百科全書》編寫與「中國佛教」相關的詞條,周恩來將此工作委付中國佛教協會辦理。
〈前言〉提及:
「中國佛教協會接受這個任務後,即成立中國佛教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聘請國內佛教學者擔任撰述、編輯和英譯工作。內容分為教史、宗派、人物、經籍、教理、儀軌制度、佛教勝跡、佛教文化、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等九類。…除已將部分英譯稿寄往斯里蘭卡供《佛教百科全書》採用外,全部漢文原稿迄未公開出版。」
在《中國佛教》第二輯,位於399頁之後的〈說明〉可以作為〈前言〉的補充解說:
「本書原是1955年為斯里蘭卡英文《佛教百科全書》撰寫的條目,由中國佛教協會聘請國內著名佛教學者執筆。其中部分英譯稿已在斯里蘭卡出版,漢文稿則未發表過。此次出版,對部分文稿略有刪節。」
事後,斯里蘭卡佛教事務部(De¬part¬ment of Buddhist Affairs)於西元1961年出版《佛教百科全書》第一輯,直到西元2009年出齊第八輯。當代有多種名為「佛教百科全書」的圖書出版流通,本文所討論的《佛教百科全書》即指此一馬拉拉塞克拉Malalasekera, G. P. (1899-1973)主編的八輯英文《佛教百科全書》。
當年這些中文詞條經過英譯之後,回報給《佛教百科全書》的編輯部門,經過編審程序納入書中。我們今日翻檢《佛教百科全書》的相關詞條,可以發現該書的編輯部門有所取捨,並未照單全收。例如,詞條「Āgama阿含經」,該書先登錄呂澂(1896-1989)的詞條;接著在同一詞條收入雲井善昭(Kumoi Shōzen, 1915-2017)的解說。但是,詞條「Abhidharmakośa-śāstra阿毘達磨俱舍論」,則將呂澂和舟橋一哉(Funahashi Issai, 1909-2000)的詞條交錯排列。
從《中國佛教》收錄的詞條,我們可以推敲出未被採納的詞條;例如,田光烈(1912-2007)「增一阿含經」與「中阿含經」詞條未被收存,出現在《佛教百科全書》的是無著比丘(Bhikkhu Anālayo, 1962-)的「Zhong A-han」(中阿含經)與「Zeng-yi A-han」(增一阿含經)。田光烈、游俠(1901?-1985)的「雜阿含經」詞條未被收錄,出現在該書的是白瑞德(Rod Bucknell, 1937-)的「Saṃyuktāgama」(雜阿含經)。詞條「Fa-Hsien法顯」的編選原則顯得有一點特別,該處並未採用游俠的詞條,而是由 Thera Yatadolawa Dhammavisuddhi 撰寫,而且全文從頭到尾未出現任何漢字。
但是,《佛教百科全書》也有標為「Lin Tzü Ching」(林子青 1910-2002)編寫的詞條「Hung-I」(弘一),並未收錄於《中國佛教》。
本文的重點主要在審視西元1955年田光烈撰寫的「增一阿含經」,與西元2009年無著比丘(Bhikkhu Anālayo)的「Zeng-yi A-han」(增一阿含經)之間的差別。最後,筆者分別介紹此兩篇詞條,並予以評論或補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