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3日 星期一

不盲信「佛教神話」


我們聽過不少「神話」,例如:
1. 巴利三藏是佛陀金口真傳,全無改變地一代一代傳承下來。
2. 藏傳佛典是最值得信賴的梵文佛典翻譯,幾乎是一字頂一字毫無扭曲的轉譯。
3. 目前存世的「經、律、論」三藏,是佛滅後第一次結夏時,由五百羅漢結集而成,所以稱為「第一結集」。
4. 印度五天竺均說梵語,所以佛典的根本語言是梵語,其他佛典都是從梵語佛典翻譯而成。
5. 「戒律」是「佛已制,不得廢;佛未制,不得另制」。
6. 學佛應先學「論」,一般人是無法讀懂「經」的。

只有不盲信「神話」,知道上列敘述錯在何處,知道如何找出正確的解答,才能解開神話的桎梏,面對文獻的實況。
------------
藏文經典兩三事
--------
帖主不通藏語,對藏語文獻一竅不通,僅就閱讀所及隨筆紀錄。
--------
1. 法賢法師,(2005),《元代藏經目錄研究:《至元法寶勘同總錄》之研究》,法光出版社,台北市,台灣。台北市法光佛學中心的法賢法師此書,論及元代《至元法寶勘同總錄》成於西藏《甘珠爾》、《丹珠爾》成書之前,且有些《至元法寶勘同總錄》登錄的經典,不見於現存藏文《甘珠爾》、《丹珠爾》之中,有些《甘珠爾》、《丹珠爾》之經典,不見於《至元法寶勘同總錄》。法賢法師推測《至元法寶勘同總錄》對勘的資料恐是出自西夏大藏經,不過此說尚不足以作為定論。
----------
2. JA Silk 在《創價大學國際佛教學高等研究所年報》XXII, pp. 227-246,編有藏文《甘珠爾》、《丹珠爾》之中從漢譯佛典翻譯之經典,此為「初步報告 A preliminary survey」,但是頗值得參考。
JA Silk, Chinese Sūtras in Tibetan Translations: A Preliminary Survey, ARIRIAB 2008, pp. 227-246 .
----------
3. 范慕尤,(2010),〈重估施護譯經的價值與意義〉,《中山大學學報》2010年第4期(第五十卷,總226期) ,117-123頁,中山大學,中國。
該文提到:
「學界大都認為藏譯比漢譯更為接近原文,更能準確地表達原文的意思。在梵文寫本的釋讀中,文獻學家們也常常借助藏譯來辨認模糊不清的字符或恢復脱落缺失的字符。但是,筆者在釋讀原民族宮藏76號梵文貝葉經《佛說無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經》(簡稱《無二平等經》)時發現,由於這一寫本正是布頓大師的藏譯所依據的底本,因此,寫本中的缺失和錯漏也往往反映在藏譯裡。如此一來藏譯在很多地方便無法用來釋讀寫本,而施護的漢譯恰在此時發揮了極大作用。」
(一)寫本中有一些模糊或省略的地方,可以利用漢譯復原,將其補充完整
(二)寫本中有一些抄錯的地方,藏譯受其影響或譯錯或因無法理解而用音寫,而漢譯往往可以幫助我們推測出正確的寫法
(三)藏譯對原文的理解有偏差,而漢譯能够為我們提供正確的解釋或可能的解讀
----------
4. 布臘夫 John Brough 在《犍陀羅語《法句經》》書中提到這首偈頌的「藏譯版」走精得更為嚇人。如果布老爺子的藏文理解無誤,這首偈頌在藏文譯為:
  「To live for a hundred years is certainly like a grey duck in the water; but a life lived all by oneself alone is happiness, like seeing a grey duck in the water. 活了一百歲確實就像水中的灰鴨;但是如果人一生都獨居則是幸福得像看到一隻水中的灰鴨一樣。」
  藏譯的阿難正確的偈頌只留下難以了解義涵的半頌:
  「To live for a hundred years is undoubtedly birth and death 壽命百歲無可置疑地就是生與死。」
  二十世紀的西方學者普遍認為「藏譯佛教文獻比較忠於原文的用字和語法,幾乎可以用來還原翻譯前的印度文本」,布老爺子此處所舉的藏文偈頌的譯例,顯示那樣的主張只是一則神話。

1 則留言:

aacdsee 提到...

一查才知道原來是【走精】而不是【走鐘】,長知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