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當有小孩吵著要吃某種食物時,大人偶爾會拋下一句:「食一箍摩 hoon1 啦 tsiah-tsit-khoo1-moo5-hoon1-la3」,有時候大人會說:「他是識一箍 hoon1? i1-si7-bak-tsit-khoo1-hoon1?」可見認識「hoon1」長什麼樣子得人不多。後來大人已經改說作「他是知影一箍芋仔番薯? i1-si7-tsai1-iann2-tsit-khoo1-oo5-a2-han5-tsi5?」
讀王昭華臉書時,這兩句話突然又出現在耳邊。
=========
王昭華的臉書這麼說:
讀王昭華臉書時,這兩句話突然又出現在耳邊。
=========
王昭華的臉書這麼說:
「老闆娘說,做這môo-honn,是老闆在台南學工夫的時候,台南那裡的師傅教的。他們剛開始做出來賣,一些老人看到很高興,都說很久沒看到了,只有小孩時代曾看過。
做 môo-honn 很費工夫,因為是老麵發酵,發的時間就得五天至一個禮拜,不是靠發粉在發,發得好壞抓不準,他們就曾整批蒸出來每粒扁扁扁,或是色都黃黃,也不知是為何如此。」
=========
Frank Chen 的網誌寫得很詳細(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5e6fdad0102x1mt.html?md=gd)〈毛呼,摩訶〉 2016-09-13 06:53
緣起,林文信先生在網路上發起,hoon這個本源字是「䭅」字,(食+固),康熙字典:《集韻》洪孤切,音胡 hoo5。《玉篇》餠也。並舉了兩個例句。做 môo-honn 很費工夫,因為是老麵發酵,發的時間就得五天至一個禮拜,不是靠發粉在發,發得好壞抓不準,他們就曾整批蒸出來每粒扁扁扁,或是色都黃黃,也不知是為何如此。」
=========
Frank Chen 的網誌寫得很詳細(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5e6fdad0102x1mt.html?md=gd)〈毛呼,摩訶〉 2016-09-13 06:53
1.欲食毋討趁,食䭅hoon汝都無!
2.一枝喙譇譇ta-ta叫!汝是捌一箍䭅!
有網友Vito Chang提到,這個hoonn是 moo-hoonn 的hoonn,
教育部字典寫作「毛呼」。於是有了這篇網誌。
這個moo-hoonn,許成章先生認為是一個字音拉成兩個字。本字是「饝」或是「饃」,麵粉做的饅頭。原理跟聯綿字詞一樣,文字的單字詞,以口語表達時,會運用聯綿方式,以雙聲或疊韻方式成為雙字詞。 它的本源字,是「畢羅」,我們來看它的釋義,
教育部辭典:饆饠: 一種麵食。有餡,蒸熟可食,類似現今的包子。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七·酒食》:「韓約能作櫻桃饆饠,其色不變。」明·楊慎《升菴集·卷六九·畢羅》:「按小說唐宰相有櫻筍廚食之精者,有櫻桃饆饠,今北方呼為波波,南人訛為磨磨。」也作「畢羅」、「磨磨」。 北人稱波波,取畢羅兩字的反切音,就是現在的「餑餑」,南人稱磨磨,就是現在的「饃饃」,或「饝饝」,台語音,moo-hoonn 以疊韻方式表現出兩字詞的連綿詞。
網路上大多數的釋字,以為moo-hoonn為梵文mahā的音譯,a 念 倒e地ㄜ,中文譯音為「摩訶」,北馬地區採用「摩訶粿」。摩訶一詞很難用中文表達,其語義是「大」的意思。要用這個來解釋「餅」的食品,需要繞很大的圈圈,有興趣的可以去 google「摩訶」,「殊勝」「moo-honn」等關鍵字。 再來看它的長相,網路上能找到台灣北部,台南府城安平,跟北馬來西亞華人的moo-honn, 台灣北部的毛呼(必粿),必桃。
它的用途,屬於季節性的食品,當作祭品,多數在七月中元普渡時,祭祀好兄弟,北馬地區也用於其他如清明,月底,喪事等。台灣的祭品有毛呼跟必桃,北馬只有摩訶一種,其實毛呼跟必桃,都是一個東西,就是 一種沒有包餡的麵製品,頂端龜裂成片,如此而已,所以台灣所謂的必桃也是moo-hoonn的一種,對照北馬的摩訶,就會理解,那台灣遺留有必桃的語音跟食品,有什麼意義呢?我認為它是「畢羅」的訛音。因為「畢羅」是一千五百年前由波斯傳到中土的,我們來看甘肅一帶的「饃饃」的樣子, 看起來就是現在我們所說的「饅頭」,這個饅字也是有b-, m-的聲母遺留,而且是裂開的饅頭,這是為了要風乾,將蒸製後的成品,撕裂開來,以利於儲存食用。看看,這是不是「必桃」啊。
《揚子·方言》南楚之閒,器破未離謂之𤿎。 這個「𤿎,比+皮」,就是龜裂的意思,台語的「pitㄅㄧˋ」開,它的本源字就是「必」,《說文》分極也。从八戈。戈亦聲。
1.欲食毋討趁,食䭅hoonn汝都無! 這個hoonn,應該是 moo-hoonn 的 hoonn,moo-hoonn 是七月祭拜餓鬼的糕點,意思是不吃的話,連給餓鬼吃的 moo-hoonn 都吃不到。
2.一枝喙譇譇ta-ta叫!汝是捌一箍䭅! 這個 hoonn5,許成章先生認為是「貨」,或「方」!教典內的「貨」有紀錄文音為「ho3」,或是「honn3」!同樣的,疑問字詞常常尾音上揚,變成 hoonn5。 但是網路搜尋,潘科元老師破解這個 honn,也認為是moo-honn的 honn。 (「汝捌一个honn?」即个 honn 扑算就是指普渡祭品个 môo-honn,孤魂野鬼無儂孝,當然毋捌食過 môo-honn,嘛毋知影 môo-honn 生做啥款。這就是用鬼來譬相 [phì-siùnn] 無智識个儂。)(摘自潘科元老師網頁)
個人的理解,moo-honn,傾向於「饃饃」的聯綿詞。台語文字的選用,常常傾向於單一字音,對於同音字,常一體並用,造成增義現象,「汝捌一个 honn?」個人認為,以許成章先生的見解用字,比較合理。
最後來看毛呼的俗諺。(摘自許嘉勇先生網頁)
1.「土鬼食摩訶卜討餡。 Thóo-kuí tsia̍h môo-honn berh thó ānn.」 是咧譬相(phì-siùnn)人「戇呆、悾歁」
2.「摩訶龜粿粽,紅包摕(thue̍h)來控(khàng)」
3.「毛呼龜粿粽,紅包據(隨)汝送」。
這篇網誌可以跟前幾篇的「龜lo5鱉so5」互相參看,林文信先生提到的「牛鬼蛇神」,有可能跟中元普渡有關,再度印證「龜lo5鱉so5」的語源,跟「畢羅」的關係匪淺。
註解: honn, hoonn 仝音。以honn拼寫比較簡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