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4日 星期五

閱讀五蓋:睡眠蓋

pict 562

(嚴重睡眠不足,造成黑眼圈)

《雜阿含715經》卷27:「何等為睡眠蓋食?有五法。何等為五?微弱、不樂、欠呿、多食、懈怠,於彼不正思惟,未起睡眠蓋令起,已起睡眠蓋能令增廣,是名睡眠蓋食。」(CBETA, T02, no. 99, p. 192, b4-7)

===================

高明道老師的文章和著作,如片玉碎金,雖然繁瑣重複,卻往往是寶,需細細品味,才能知其中滋味。在下文中,

高明道,(1993),〈「頻申欠呿」略考〉,《中華佛學學報》第六期,129-185頁,中華佛學研究所,台北市,台灣。

,提到:

國內佛學界同道或許有人認為:「我不攻梵、巴、藏,只是純粹研究中文的佛典,根本毋需翻譯,所以也不可能有語言干涉的困擾!」可惜,這種想法似是而非。主要問題出在把「中文」看成一個沒有變化、具自性、本質的東西,就是患了「常想」、「我想」的顛倒見。實際上,任何一種語言在時間上有它的傳續,在空間上有它的分布,甚至到底應具備那些條件,才算「一個」語言,也並不是想像中那樣單純。以漢語為例:國人很容易直覺地把「漢語」當做「一個」語言,但針對漢語空間的分布,語言學家趙元任卻說,漢語的「方言」其實就是不同的語言,而在時間傳續方面如果參照英語的發展──英語大約分成上古英語(西元449~1100年)、中古英語(西元100~1500年)和現代英語(西元1500年以降)──,不到一千六百年的歷史,可以畫分出三個不同的語言,那麼,依此推想,約有四千五百年書面資料歷史的漢語,其不知該分辨出幾個語言!所以儘管說,「只是研究中文的佛典」,但「中文」卻不是「一個中文」,而是古今、南北差異眾多、極其複雜的現象。

這和辛島靜志在1997 年與2003年的提醒相同:

辛島靜志 Karashima Seishi,〈漢譯佛典的語言研究〉,1997,裘雲青翻譯,原載《俗語言研究》1997年4期,1998年5期。收錄於《佛教漢語研究》(朱慶之編),33-74頁。

33頁:「但,正是因為思想是通過語言表現、通過語言流傳的,所以說,思想並不脫離於表現它的語言,而是存在於表現它的語言本身之中。不正確地掌握語言,便不可能正確地理解思想。

今天我們應該首先老老實實地承認自己不懂佛教漢文。認定自己讀得懂,便會無意中不斷犯錯誤;知道自己讀不懂,便會開始考察為什麼讀不懂,這樣就會打破自己的理解,重新認識漢譯佛典。

如果我們從為什麼讀不懂這一疑問起步,從語言方面仔細研究漢譯佛典,就會發現,漢譯佛典不僅是研究漢語史的重要資料,同時在我們探討有關佛典的產生、發展等問題時必不可少。研究這方面的問題,僅靠梵語佛典還遠遠不夠。」

辛島靜志 Karashima Seishi,2003年,〈《佛典漢語詞典》之編輯 〉,《佛教圖書館館訊》,35/36期:

「因此,研究佛教思想也好,研究佛教史也好,沒有正確地讀懂文獻就做出的結果往往是空中樓閣而已。」

===============

書架上,陸陸續續從各圖書館的「羨餘品」檢回家來,(各大圖書館一則掃描成文字檔 pdf 檔,一則架位有限,會將過期的期刊擺在門口,留贈有緣人,對我而言,可是如獲至寶,這是書店買不到的期刊咧!)堆了一整面牆,頗有可觀,居然坐擁書城,權稱百里侯。今天取出高明道老師的〈「頻申欠呿」略考〉略讀,頗有收穫。

往常《雜阿含715經》「何等為睡眠蓋食?有五法。何等為五?微弱、不樂、欠呿、多食、懈怠,於彼不正思惟,未起睡眠蓋令起,已起睡眠蓋能令增廣,是名睡眠蓋食」,此一經文也沒什麼疑難,輕騎過關,又是讀了一經。

經高老師這麼一提醒,與巴利經文一對照,巴利經文如下:

Ko ca, bhikkhave, āhāro anuppannassa vā thinamiddhassa uppādāya, uppannassa vā thinamiddhassa bhiyyobhāvāya vepullāya? Atthi, bhikkhave, arati tandi vijambhitā bhattasammado cetaso ca līnattaṃ.

對未生起之惛沈睡眠生起,已生起之惛沈睡眠增加、擴大來說,什麼是食呢?比丘們!有不樂、倦怠、打哈欠、餐後的睡意、心的退縮,

《阿毘達磨俱舍論》卷21〈5 分別隨眠品〉:「何等名為惛眠蓋食。謂五種法。一瞢。二不樂。三頻申。四食不平性。五心昧劣性。」(CBETA, T29, no. 1558, p. 110, c15-17)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26〈2 使揵度〉:「睡眠以何為食。答曰。以五法為食。一瞪瞢。二愁憒。三欠呿。四食不消化。五心悶。」(CBETA, T28, no. 1546, p. 195, b16-18)

 

SA 715

不樂

懈怠

欠呿

多食

微弱

SN 46.51

arati

tandi

vijambhitā

bhattasammado

cetaso līnattaṃ

莊春江譯

不樂

倦怠

打哈欠

餐後的睡意

心的退縮

俱舍論

不樂

頻申

食不平性

心昧劣性

法蘊足論

不樂

瞢憒

頻申欠呿

食不調性

心昧劣性

毘婆沙論

愁憒

瞪瞢

欠呿

食不消化

心悶

成實論

不喜

單致利

頻申

食不調

退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