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8日 星期六

台灣地區的古人類化石 (原作者待查,請惠予告知)

958

台灣地區的古人類化石(原作者待查,請惠予告知)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4209685/

近幾十年來,亞洲各地,包括中國大陸、印度尼西亞、俄羅斯阿爾泰與南西伯利亞地區、中東、印度及東南亞,都陸續有「更新世」以來的古人類化石出土。對這些出土化石的跨學科研究,使得學界對人類起源和演化的歷史,有了更為全面和深入的認識。台灣的史前文化遺址,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了2000多處,其中也發掘出若干人類遺骨。這些古人類材料,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對於研究台灣海峽兩岸古代的文化交流,以至南島語諸族群(the Austronesian speakers)的起源和散布等問題,都大有幫助,因此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考古學家、人類學家、語言學家、分子生物學家的關注。

過去,今台南市左鎮區菜寮溪發現的「左鎮人」被視為最古老的台灣史前人類,其頭骨化石經測定,推測距今二至三萬年,屬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現代人。左鎮人的第一塊化石是在1970年8月由台南市業餘化石採集者郭氏父子發現,次年又有完整犀牛化石和四不像角化石在菜寮溪一帶被發現,這引起了台灣省立博物館和台灣大學的注意,台大考古人類學系宋文熏(1924—)教授等學者於1971年12月下旬前往調查勘察,並將有關材料帶回台灣大學。1972—1974年,台灣博物館邀請日本古生物學家鹿間時夫(1921—1978)等合作進行鑒定研究,期間又發現了一些人類頭骨化石殘片及牙齒。1976年,正式發表了關於這些化石的報告,刊載在《日本人類學會會刊》(Journal of the Anthropological Society of Nippon)第84卷第2期上。1999年,日本學者又在當地收藏家手中得到兩顆牙齒化石,其中一顆是採自菜寮溪的大臼齒,推測年代大約距今五萬年。不過至今為止,尚未找到左鎮人所使用的工具。

由於沒有發現考古遺址與相關的文化遺物,所以學者推測左鎮人可能屬於同為舊石器時代的長濱文化或網形文化。左鎮人所生存的更新世時期,台灣島與大陸之間曾有數次陸連現象,因此他們可能是跟隨著動物群從華南遷移到台灣。福建的清流、漳州和東山等地所發現的古人類化石,時代較左鎮人晚一些,但從牙齒結構和體質形態上觀察,可能屬於同一起源。此外,菜寮溪一帶採集到的動物化石有不少疑似人類敲擊加工的痕迹,這被有些學者推測是由於當地缺乏堅硬石材,改用石化的獸骨所致。該假設是否確實,仍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2011年,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組主任張鈞翔在對澎湖水道海底進行定期打撈時,發現了疑似人類化石,位置距離台灣西南約25公里。張氏邀請了東海大學理學院院長林良恭(1954—)教授,同時聯繫了日本國立自然與科學博物館人類學部海部陽介博士,京都大學、御茶水女子大學及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相關學者,多方展開合作,經過四年努力,於2015年1月27日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研究報告。

報告中將發現的古人類化石稱為「澎湖原人」,屬直立人,為成年個體,身高約160cm,體重60kg,性别難以判断,具有發達粗壯的下顎骨以及膨大的第二臼齒。

「澎湖人」生活年代距今約19萬年至40萬年。大陸安徽和縣發現的直立人化石「和縣人」,與其形態特徵相似。總的來說,「澎湖人」比北京直立人更接近現代人,比左鎮人更古老,但下顎骨和牙齒更為粗壯,保留了相對原始的特徵。

和縣人化石在1980—1981年被發現,位於安徽和縣陶店鎮汪家山北坡的龍潭洞,包括一個近乎完整的頭蓋骨和兩塊頭骨碎片、一塊下顎骨碎片和九枚單個牙齒。頭蓋骨化石屬於一個青年男性個體,地質時代為中更新世,生活年代距今19萬至40萬年,與「澎湖人」大致相當。

在冰河時代,海平面不斷上升和下降,天冷時海平面下降,大陸北方的一些動物和古人類往台灣遷徙,在澎湖水道海域留下了足迹。「澎湖人」的發現,對於直立人在亞洲分布和演化的研究,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據訊,台灣自然科學博物館在2015年2—4月展出了這些珍貴的化石。

西班牙學者瑪麗亞˙馬丁農-托雷斯(María Martinón-Torres)與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人員合作完成論文,發表在《美國體質人類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156卷,2015年)。文章對1976、1977、1979年在山西和河北交界處發現的、距今約二十萬年至六萬年的許家窯人的牙齒進行新的研究,認為其中一些牙齒的特徵與更早的直立人相似,另一些則與尼安德特人相似,表現出以前未知的原始混合特徵,因此推測中國可能存在一種不能歸入已知分類的古代人類。她還與中國學者合作,對安徽龍潭洞發現的和縣人牙齒重新進行研究,得出了類似結論,即和縣人也具有原始和現代混合的「鑲嵌Mosaic特徵」。研究報告刊布在2014年12月31日在線刊物PlosONE 9(12)上。聯繫到澎湖人也具有罕見的粗壯牙齒以及形態上進步與原始共存的混合特徵,與許家窯人及和縣人相似,這是否意味著中國還存在與現代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都有聯繫,但又並不相同的古代族群?十分期待今後的進一步研究。

自冰河時代最晚期開始,氣候逐漸變暖,世界各地適合農業的地區都發展了初期農業,進入新石器時代。台灣新石器時代最早的文化是大坌坑文化。大坌坑遺址位於淡水河入海口南側、觀音山西北麓,正對大竹圍的緩斜坡上。觀音山山麓西側山峪,被稱為「大坌坑」,遺址即以此命名。1964年,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和耶魯大學合作,由著名考古學家張光直(1931—2001)先生主持,進行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遺物。大坌坑文化命名雖然來自大坌坑遺址,但該文化却廣泛分布於台灣全島各地,年代約距今7000—4700年之間。這一文化的主人可能是說南島語系語言的族群的祖先。在閩江以南至雷州半島附近的大陸東南沿海地區,也出現了與大坌坑文化相似的史前文化,年代與北方的「仰韶文化」大致同期。

台灣新石器時代的最早人類,則是2011至2012年發掘出土的「亮島人」。亮島原名浪島,位於馬祖列島北竿與東引之間,乃是軍事管制區,外人無法登島。2011年台灣軍隊舉辦紀念活動時,在路邊發現疑似貝冢的文化層,於是聯繫「中央研究院」,之後「中研院」派出考古隊前去調查。經過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陳仲玉考察,亮島的貝冢文化層厚達40cm,在試掘島尾遺址時除貝冢、陶片、魚叉外,發現三塊疑似人頭骨的碎片。然後繼續發掘,2011年年底在貝冢層下方發現一具保存完好的骸骨,有頭骨、四肢,且胸骨、鎖骨、肩骨都清楚可見。埋葬方式為屈肢葬。據碳14年代測定,距今8200年。骸骨化石被命名為「亮島人一號」。參與發掘和研究工作的台灣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助理教授邱鴻霖認為:該「亮島人」為男性,年齡約為30至35歲,身高160至165cm,手臂相當粗壯。

2012年7月,考古隊又在同一地區發現「亮島人二號」,碳14測定距今7590-7530年。除了遺骸,遺址同時發現骨器、石器、陶片等新石器時代常見文物,不過數量不多,且已破碎。「亮島人」不僅是台灣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人類遺骸,也是閩江流域發現的最早的人骨。遺骸與南島語族群的關係,則成為學者研究關注的焦點。

兩具「亮島人」遺骸的指骨樣本,由德國萊比錫馬普學會進化人類學研究所進行DNA分析,台灣醫藥大學副校長葛應欽教授提供了協助。主持該項工作的則是學會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著名學者、現代人非洲起源說創立者之一的斯通今 (Mark Stoneking,1956—)教授。經檢測,「亮島人一號」線粒體取得未受污染,百分之百完整的16569個碱基序列,比對結果可判定為E-E1單倍群;「亮島人二號」則判定為R9單倍群。這是亞洲大陸東南部地區古DNA序列中年代較早且最為完整的寶貴資料。

2014年3月,斯通今和陳仲玉、邱鴻霖、來自大陸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的付巧妹等8位學者聯名,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第94卷上發表論文《早期南島人:進入和走出台灣》。文章認為:語言學和考古學研究的成果已經對南島人的起源問題提供了較為充分的證據,現今通過對8000年前的「亮島人」遺骨和台灣島内原住民及其他族群的線粒體DNA分析比對,顯示出台灣原住民與其他南島語系族群有共同的遺傳關係,和大陸東南地區也有聯繫。種系發生學研究可以重建的南島人早期歷史——他們約在6000年前到達台灣北部,迅速擴散到南部;約在4000年前離開台灣,並進而逐漸擴散到東南亞諸島、馬達加斯加和大洋洲地區。

同年9月27日至28日,在台北「中研院」史語所舉行了題為「從馬祖列島到亞洲東南沿海:史前文化與體質遺留研究」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由史語所和連江縣文化局主辦,出席的有台灣著名考古學家臧振華(1947—)、語言學家李壬癸(1936—)等各門學科的專家,廣東、海南、福建、廣西、湖南文物考古單位,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所和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的相關學者也參加了會議。與會的外國學者則來自澳大利亞、法國、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其中有斯通今、澳大利亞著名考古學家貝爾伍德(Peter Bellwood)、美國夏威夷大學資深人類學家彼得盧塞斯基(Michael Pietrusewsky)、現居法國的遺傳學家帕肯多夫(Brigitte Pakendorf),以及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考古學和自然史系研究員洪曉純博士、舊金山亞洲美術博物館中國藝術部主任焦天龍博士等。會上,台灣方面有關人士表示:將進一步對「亮島人」的Y染色體加以分析,對遺骨進行修復和顏面復原、3D掃描重建工作,還要對出土人骨的生態遺留開展跨學科研究,如陶器成分分析、微量元素與地球化學同位素分析等,藉以重建8000年前亞洲大陸東南部的古代環境。

2015年年初,台北歷史博物館展出了「亮島人」3D仿真複製人骨模型以及亮島島尾遺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角器、生態遺留等。

福建明溪南山遺址在1986年被發現,此後進行了三次考古試掘和山頂鑽探,並於2013年和2014年,由福建省博物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進行了兩次正式考古發掘。南山遺址的山頂和洞穴都發現了豐富的文化遺物和遺迹,特别是在五座墓葬中保存有包括成年男性和女性、少年和兒童的古代人骨。經初步觀察,出土人骨的體質人類學特徵與「亮島人」有不少相似之處。這些新發現,對於史前閩台關係和台灣史前人類起源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亮島人」的發現和研究,受到國際學界廣泛關注,這是因為許多學者把「亮島人」與說原始南島語的族群聯繫在一起,南島語(Austronesian)這一名稱,是由奥地利民族學和語言學家施密特(Wilhelm Schmidt,1868—1954)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首先提出,用於統括分布在東南亞島嶼與太平洋地區的各種有親屬關係的語言。一個多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學者就南島語族群的發源地及其遷徙和散布的過程,進行了反復的研究和辯難,提出了各種假設,特别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由於考古學和分子人類學、計量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等新興學科的推動,使該研究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南島語族群的起源與擴散,現在已成為當代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前沿熱點之一。

由於上述問題本身錯綜複雜,許多論斷懸而未決,無法在此予以討論,只能作一些最簡要的說明:

一、南島語系的語言有1200多種,中國與台灣說南島語的族群主要是台灣的平埔族和高山族,但追溯南島語和說南島語的族群的起源,中外學界都一致認為與大陸有關,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近年來,在中國南方地區如福建、廣東、珠江三角洲、香港、雷州半島以及北部灣的考古發掘,對於研究華南與東南亞地區的古代關係以及這一區域古人類和古代文化、古代環境的演化,提供了重要資料。

二、現在關於南島語族群起源的主流觀點,代表人物是澳大利亞的貝爾伍德教授,他的理論認為:南島語族群的先民是居住在大陸東南沿海的新石器時代的農民,種植穀類,農業發展造成人口大量增長,因此需要新的土地來從事農業,於是他們從公元前4000年開始向外擴散,約在公元前4000年至3500年時,首先到達台灣。

貝爾伍德的理論的基本假設是史前農業的擴散必定伴隨著人(基因)與語言的擴散,可以認定台灣是原始南島語分化和繼續向南擴散的第一站,同時也不否認南島語族群最初來自大陸。這一理論被稱為「源出台灣(Out of Taiwan)說」,它得到了語言學家和生物考古學家的支持,在國際學界影響很大,但並未被視為定論,爭議依然存在。

三、與「源出台灣說」不同的另一種觀點,是由美國著名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索爾海姆(Wilhelm G.Solheim II,1924—2014)提出,稱為「Nusantao海上貿易和通訊網絡(Nusantao Maritime Trading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 NMTCN)」。Nusantao是索爾海姆自創的詞,來自南島語根詞nusa「南方」和tao「人」。該理論認為:如果各種文化因素的傳播只是通過人口遷徙形成的,那麼這種擴散應是單一方向的;而事實上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古代文化是一種面向海洋的複雜文化,其傳播並非主要通過多次人口遷徙,而是多方位的相互聯繫,猶如一個網絡。這個網絡的形成,始於公元前5000年甚至更早,具體地區是包括中國沿海在内的東南亞諸地,當地居民說的語言是前南島語,甚至還包括一些說非南島語言的族群。這個網絡的影響,後來還延伸到東北亞的朝鮮和日本。

NMTCN理論同樣不乏支持者,也有可證明其論斷的實際例證。如古代在今越南中南部建立占婆國的占族,其所說的語言屬於南島語系,與越南主體民族京族所說的越南語(京語,屬南亞語系)不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張亞平(1965—)院士等與越南河内醫科大學的學者合作,在著名學術刊物《分子生物學與進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27卷10期,2010年)上發表論文,從Y染色體視角追踪東南亞大陸上南島人的足迹。他們對占族的遺傳結構進行了DNA分析,並與其他東南亞居民進行了比較,結果證明占族與說孟-高棉語(南亞語)的族群更為接近,從而推斷占族的起源是外來的說南島語的族群與當地說南亞語的族群融合的結果,並且發生了語言替換。這說明南島語族群的擴散伴隨著文化的融合,這與NMTCN理論一致。

歐洲東南亞考古學協會將於2015年7月6日至10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第15届國際會議,會上討論的重點之一是探索在6000年至4000年前之間,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的互動關係,從而更好地理解南島語居民的早期歷史。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I happen to read this couple days ago. Hopefully this helps.

台湾发现古人类化石,和南岛语系研究有什么关系?
2015-04-14 徐文堪 文汇学人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E2MzY1OA==&mid=214771752&idx=1&sn=bc85bd780312886af687f7e4238bd072#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