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0日 星期三

老僧知梵字,聊與考盧倉

407

P1140454

HC 來函詢問:

「讀吳昌碩《缶廬詩》卷一第二首《宿曉覺寺》

『寒月一庭霜,安禪借石床。遙泉入清夜,落葉響長廊。

燈護前朝火,鄰舂隔歲糧。老僧知梵字,聊與考盧倉。』

『盧倉』兩字是何意趣?」

================

據他的弟子王个回憶,直到吳昌碩逝世前幾天,仍與他談詩,談王摩詰、孟東野。讀《缶廬詩》卷一第二首《宿曉覺寺》

『寒月一庭霜,安禪借石床。遙泉入清夜,落葉響長廊。

燈護前朝火,鄰舂隔歲糧。老僧知梵字,聊與考盧倉。』

這種寒寂悠閒的意境是一下子就能夠體會出來的。

================

這個故事出於有名的《佛本行集經》。故事中說太子悉達多(未成佛時的釋迦牟尼),八歲開始學認字、寫字,提及當時(編輯《佛本行集經》當時)所知道的64種文字,第二種即是「佉盧文Kharoṣṭhī」(驢唇體,有兩說:字的筆劃似驢唇,或,古印度仙人名為 Kharoṣṭhī 所造),這一段文字留下寶貴的64種文字的名稱,其中很多種文字都是現在已今「屍骨無存」。

《佛本行集經》卷11〈11 習學技藝品〉:

「尊者闍梨,教我何書(元少一書)?或復

梵天所說之書(今婆羅門書正十四音是)、佉盧虱吒書([*]隋言驢脣)、富沙迦羅仙人說書([*]隋言蓮花)、阿迦羅書([*]隋言節分)、[18]瞢伽羅書([*]隋言吉祥)、耶寐(亡毘[19]反)尼書([*]隋言大秦國書)、鴦瞿梨書([*]隋言指書)、耶那尼迦書([*]隋言駄乘)、娑伽婆書([*]隋言牸牛)、波羅婆尼書([*]隋言樹葉)、波流沙書([*]隋言惡言)、[20]毘多[21]荼書([*]隋言起屍)、陀毘荼國書([*]隋云南天竺)、[22]脂羅[23]低書([*]隋言裸形人)、度其差那婆多書([*]隋言右旋)、優伽書([*]隋言嚴熾)、僧佉書([*]隋言算計)、阿婆勿陀書([*]隋言覆)、阿㝹盧摩書([*]隋言順)、毘耶寐奢羅書([*]隋言雜)、陀羅多書(烏場邊山)、西瞿耶尼書(無[*]隋[24]言),珂沙書(疏勒)、脂那國書(大隋)、摩那書[25](斗升)、[26]未荼叉羅書(中字)、毘多悉底書([27]尺)、富數波書(花)、提婆書(天)、那伽書(龍)、夜叉書(無[*]隋語)、乾闥婆書(天音聲)、阿[28]脩羅書(不飲酒)、迦[29]婁羅書(金翅鳥)、緊那羅書(非人)、摩睺羅[30]伽書(大蛇),彌伽遮迦書(諸獸音),迦迦婁多書(烏音),浮摩提婆書(地居天)、安多梨叉提婆書(虛空天)、欝多羅拘盧書(須彌北)、逋婁婆毘提呵書(須彌東)、烏差波書(舉)、膩差波書(擲)、娑伽羅書(海)、䟦闍羅書(金剛)、[31]梨伽波羅[32]低[*]梨伽書(往[33]復)、毘棄[34](音牒)多書(食殘)、阿㝹浮多書(未曾有)、奢娑多羅䟦多書(如伏轉)、伽那那䟦多書(算轉)、優差波䟦多書(舉轉)、尼差波䟦多書(擲轉)、波陀梨佉書(足)、毘拘多羅波陀那地書(從二增上句)、耶婆陀輸多羅書(增十句已上)、[1]未荼婆哂尼書(中流)、梨沙耶娑多波恀比多書(諸仙苦行)、陀羅尼卑叉梨書(觀地)、伽伽那卑麗叉尼書(觀虛空)、薩[2]蒱沙地尼山陀書(一切藥[3]果因)、[4]沙羅僧伽何尼書(總[5]覽)、薩[6]婆婁多書(一切種音)。』」(CBETA, T03, no. 190, p. 703, c10-p. 704, a6)
[*16-1]梨=黎【明】*。[17]〔元少一書〕-【明】【聖】,(梵本)+元少一書【宋】【元】。[*11-1]隋=此【明】*。[*11-2]隋=此【明】*。[*11-3]隋=此【明】*。[18]瞢=▆【宋】【元】【明】,=懵【聖】。[*11-4]隋=此【明】*。[19]反=切【明】。[*11-5]隋=此【明】*。[*11-6]隋=此【明】*。[*11-7]隋=此【明】*。[*11-8]隋=此【明】*。[*11-9]隋=此【明】*。[*11-10]隋=此【明】*。[20][毗>毘]多荼書(隋言起屍)陀[毗>毘]荼國書(隋云南天竺)=陀毘荼國書(隋云南天竺)毘多荼書(隋言起屍)【宋】【元】【明】。[21]荼=茶【元】【明】。[*11-11]隋=此【明】*。[*11-12]隋=此【明】*。[22]脂羅低書(隋言裸形人)度其差那婆多書(隋言右旋)=度其差那婆多書(隋言右旋)脂羅低書(隋言裸形人)【宋】【元】【明】。[23]低=極【宋】。[*11-13]隋=此【明】*。[*11-14]隋=此【明】*。[*11-15]隋=此【明】*。[*11-16]隋=此【明】*。[*11-17]隋=此【明】*。[*11-18]隋=此【明】*。[*11-19]隋=此【明】*。[*11-20]隋=此【明】*。[24]言=語【宋】【元】【明】【聖】。[25]斗升=升斗【宋】【元】【明】,=斗斗【聖】。[26]未荼=末茶【元】【明】。[27]尺=人【宋】【元】【明】。[*11-21]隋=此【明】*。[28]脩=修【宋】。[29]婁=樓【明】。[30]伽=加【聖】。[31]梨=犁【聖】*。[32]低=極【宋】【元】【明】。[*31-1]梨=犁【聖】*。[33]復=後【宋】【元】【明】。[34]〔音[牃>牒]〕-【宋】【元】【明】【聖】。[1]未荼=末茶【元】【明】,未=末【聖】。[2]蒱=蒲【宋】【元】【明】。[3]果=草【宋】【元】【明】【聖】。[4]沙=娑【聖】。[5]覽=覺【宋】【元】【明】。[6]婆=娑【宋】【元】【明】。

================

天才的中國人胡謅了造字之人有三人的說法:「梵天、佉盧、倉頡」。

所以吳昌碩的詩「老僧知梵字,聊與考盧倉」,是說:「老和尚識得梵字,所以和他討論『佉盧』、『倉頡』的字義。」

《法苑珠林》卷9:「昔造書之主,凡有三人:長名曰梵,其書右行。次曰佉盧,其書左行。少者蒼頡,其書下行。梵、佉盧居于天竺,黃史蒼頡在於中夏。」(CBETA, T53, no. 2122, p. 351, b29-c3)[34]史=吏【宋】【元】【明】【宮】。

http://yifertw.blogspot.tw/2011/07/blog-post_25.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