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鉉卿 2018-08-21 06:47:19 在《豆瓣網》列了一個〈文獻學初階參考書目〉,我仿造此意,也編列了一個「漢譯佛典校勘學和語言學書目」
編號
|
〈文獻學初階參考書目〉
|
「漢譯佛典校勘學和語言學書目」
|
1.
|
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
|
僧祐《出三藏記集》
|
2.
|
張之洞《書目答問》
|
陳垣《中國佛教史籍概論》
|
3.
|
葉德輝《書林清話》
|
方廣錩《中國寫本大藏經研究》
|
4.
|
邵懿辰《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
|
朱慶之(編)《佛教漢語研究》
|
5.
|
莫友芝《藏園訂補郘亭知見傳本書目》
|
王叔岷《斠讎學,校讎別錄》
|
6.
|
俞樾《古書疑義舉例五種》
|
俞樾、劉師培、楊樹達、馬敘倫、姚維銳《古書疑義舉例五種》
|
7.
|
葉昌熾《藏書紀事詩》
|
曹仕邦《中國佛教譯經史論集》
|
8.
|
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目錄學發微》《古書通例》
|
曹仕邦《中國佛教史學史---東晉至五代》
|
9.
|
張舜徽《文獻學論著輯要》
|
張舜徽《張舜徽集》,(第一輯《中國文獻學》
|
10.
|
王欣夫 《文獻學講義》
|
張舜徽《中國文獻學九講》
|
11.
|
洪湛侯《中國文獻學新編》
|
辛島靜志《佛典語言及傳承》
|
12.
|
杜澤遜《文獻學概要》
|
張涌泉、傅傑《校勘學概論》
|
13.
|
董洪利《古典文獻學基礎》《古籍的闡釋》
|
盧巧琴《東漢魏晉南北朝譯經語料的鑒別》
|
14.
|
孫欽善《中國古文獻學史》
|
管錫華《漢語古籍校勘學》
|
15.
|
姚名達《中國目錄學史》
|
印順法師《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
16.
|
王重民《中國目錄學史論叢》《校讎通義通解》《中國善本書提要》
|
佛光出版社《佛教史年表》
|
17.
|
嚴佐之《近三百年古籍目錄舉要》
|
萬金川《佛經語言學論集---佛典研究的語言學轉向》
|
18.
|
李致忠《古書版本學概論》《宋版書敘錄》
|
陳五雲、徐時儀、梁曉虹《佛經音義與漢字研究》
|
19.
|
黃永年《古籍版本學》《古籍整理概論》《古文獻學四講》
|
蔡奇林《巴利學引論--早期印度佛典語言與佛教文獻之研究》
|
20.
|
曹之《中國古籍版本學》
|
關則富《巴利語佛經譯注:增支部(一)》
|
21.
|
陳垣《校勘學釋例》
|
陳垣《校勘學釋例》
|
22.
|
錢玄《校勘學》
|
水野弘元《佛教文獻研究,水野弘元著作選集(一)》,許洋主翻譯
|
23.
|
倪其心《校勘學大綱》
|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
|
24.
|
林艾平《應用校勘學》
|
季羨林〈論梵文 ṭ ḍ 的音譯〉
|
25.
|
張心澂 《偽書通考》
|
曾良《敦煌佛經字詞與校勘研究》
|
26.
|
鄭良樹《古籍辨偽學》
|
溫宗堃〈巴利註釋書的古層〉
|
27.
|
程千帆、徐有富《校讎廣義》
|
辛島靜志〈brāhmaṇa_śramaṇa和Vaiśramaṇa_印度语言流俗词源及其在汉译的反映〉
|
28.
|
高明《中國古文字通論》
|
高明《中國古文字通論》
|
29.
|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
|
那體慧Jan Nattier《A Guide to the Earliest Chinese Buddhist Translations 初期漢譯佛教經典導論(從東漢到三國)》
|
30.
|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
|
溫宗堃、蘇錦坤〈《雜阿含經》字句斠勘〉
|
31.
|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32.
|
趙超《中國古代石刻概論》
|
溫宗堃〈從巴利經文檢視對應的《雜阿含經》經文〉
|
33.
|
王力《漢語音韻學》
|
施向東〈梵漢對音與古漢語的語流音變問題〉
|
34.
|
董同龢《漢語音韻學》
|
顧滿林《佛經語料與佛經用語散論》
|
35.
|
唐作藩《音韻學教程》
|
唐作藩《音韻學教程》
|
36.
|
羅常培《漢語音韻學導論》
|
蘇錦坤〈「一詞多譯」現象的探討及省思〉
|
37.
|
洪誠《訓詁學》
|
蘇錦坤〈初期漢譯佛典疑難詞釋義〉
|
38.
|
郭在貽《訓詁學》
|
郭在貽《訓詁學》
|
39.
|
陸宗達《訓詁簡論》
|
蘇錦坤〈《出曜經》研究〉
|
40.
|
陸宗達、王寧《訓詁方法論》
|
蘇錦坤〈漢譯佛典新式標點舉例〉
|
41.
|
王寧《訓詁學原理》
|
蘇錦坤〈《法句經》的「校讀」與「誤譯」〉
|
42.
|
方一新《訓詁學概論》
|
方一新《訓詁學概論》
|
43.
|
趙振铎《訓詁學綱要》
|
蘇錦坤〈漢譯佛典校勘舉例---兼論印順導師與佛典校勘〉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