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6日 星期日

十二因緣時鐘

到台中市朝馬路上「健康之道」多次,注意到牆壁上掛著「十二因緣時鐘」,這時鐘將「無明」擺在一點鐘的位置,依次是「行」、「識」、「名色」、「六入(處)」、「觸」、「受」、「愛」、「取」、「有」、「生」,而把「老死」擺在十二點鐘的位置,似乎是暗示一期生死的結束,而且是下一個循環的開始。(我心裡嘀咕著:或許我會將「無明」擺在十二點鐘的位置)。
這一次讓我注意到的是,時鐘在八點鐘「愛」的位置,寫了「聖道入處」四個字。
我想起了 2012 年法鼓山上,我請教我的老師無著比丘一個問題:
「十二因緣中,只要斷除一個環節,就可以阻止這個循環。讀書會時,大家討論這個議題。有人說『斷除無明』,有人說『觸』,有人說『斷除受』,有人說『斷除愛』,請問這些下手處有何利弊。」
老師回答說:「理論上說,無明盡而明生,貪瞋癡永斷無餘,這當然是不再輪迴的唯一方法。但是,這有可能是修行、學習的成果,而不是下手處。巴利經論上,很少從這個角度(十二因緣的下手處)去討論。巴利四部尼柯耶,有時談八因緣、九因緣、十二因緣;不一定是談十二支。這當中妥當的下手處,還是從聽聞正法、止惡行善、四聖諦、四念住的體驗與修習。不建議初學者去思索這樣的問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