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詩:「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2007年,還是2008年?與冷板凳參觀台南市國家台灣文學館,突然發現有詩人管管的演講,我們小小溫習了文藝青年的殘夢,聽了一席精彩的演講,事後,卻什麼也記不得,講題、內容、介紹者、笑話、詩…,一片空白。真如俗話所說:「忘性比記性好上百倍」。(冷板凳幫我找到照片,結果是2006年5月13日)。
整理舊物,準備一些不值錢的東西來送人,突然翻出這一紀念品來。
也算不了什麼開元天寶遺事,不過是五年半前,周末文學對談。
2月19日是劉亮雅、舞鶴的「歷史書寫與荒謬美學--從《悲傷》到《餘生》」
3月5日是孫大川、巴代的「小『說』獵徑、薑路到大河--原住民小說的可能」
3月19日是彭小妍、陳燁的「封存古都的美麗與夢幻」
4月2日是焦桐、林宜澐的「快樂的人怎能與小說為敵?--談小說中的喜劇情徑」
4月16日是廖炳惠、施叔青的「後殖民歷史與女性書寫--從香港到鹿港」
4月30日是江寶釵、陳若曦的「『回歸』到那裏去?--存在、自我與政治」
5月14日是紀俊龍、李喬的「輕謔的笑顏,沉重的生命--觀點、後設的重構」
5月28日是陳恆嘉、陳明仁的「台語的小說、詩的語言--談小說中的詩情語意」
6月4日是王鈺婷、張惠菁的「徘徊在記憶與告別之間」
6月18日是莊宜文、楊照的「向左走、向右走--身世記憶與歷史想像」
事隔多年,這些主講者是否還在文藝的路上呢?
再隔五十年,誰的書還會在圖書館、書店出現?
五十年後,誰的名字還會在文藝座談會中被提起?
懷念「神州詩社」時期的溫瑞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