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8日 星期二

部落格來賓統計


此一部落格為討論「台語」和「佛學」的園地,到訪者以對「台語」有興趣者居多,對「佛學」有興趣的訪客還不到總數的五分之一。
最近收到寄來的統計資料,發現第二位到訪的國家居然是法國,其次為美國,位居第五名的居然是俄羅斯,真奇怪!
,,

Chat-GPT 翻譯 'n-gram text analysis'


翻譯 'n-gram text analysis'
---------
問: 'n-gram text analysis' 怎麼翻譯成中文呢?
Chat-GPT 答:
'n-gram text analysis' 可以翻譯成「N-gram 文字分析」。其中,n-gram 是「N-gram」的中文翻譯,表示文本中的 n 個連續單詞序列,通常用於自然語言處理。而 text analysis 則是「文字分析」,指從文本中提取信息的過程。因此,將其結合起來翻譯為「N-gram 文字分析」最為貼切。,,

《出三藏記集》:《詩經》「瓠葉」有兔斯首


《詩經》有一首宴會的名為「瓠葉」的詩(位於〈小雅〉):

幡幡瓠葉,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嘗之。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獻之。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這是說,用酒、兔簡單地現場烹煮,以粗糙的酒菜與朋友歡宴。
「有兔斯首」,大部份註釋家,將「斯首」解釋作「白首」,也就是烹煮獵捕來的白兔佐菜。朱子《詩集傳》認為「有兔斯首」就是「有一頭兔」,就像「有一尾魚」一樣;魚的計量單位是「尾」,兔的計量單位是「頭、首」。另有學者認為「斯」是語助詞,「有兔斯首」就是「有兔首」而已。
--------
當然,本處是佛教文獻的學習園地,《詩經》不是主要的學習範圍。提到此處,是因為僧祐著於西元516年的《出三藏記集》。
《出三藏記集》卷1:
《詩》云:「有兔斯首」。「斯」當作「鮮」。齊語音訛,遂變詩文;此「桑門」之例也。《禮記》云:「孔子蚤作」,「蚤」當作「早」而字同「蚤、虱」,此古字同文;即浮屠之例也。中國舊經,而有「斯、蚤」之異;華戎遠譯,何怪於屠桑哉!」(CBETA, T55, no. 2145, p. 4, c9-14)。

僧祐提到《禮記》云:「孔子蚤作」,即是「孔子早作」,古時候「蚤虱」的「蚤」與「早」字通用。
「有兔斯首」的「斯」當作「鮮」字,這是因讀音偏差,而造成「鮮」字誤寫成「斯」字。
依照西元516年的這個解釋,「有兔斯首」應作「有兔鮮首」,這是鮮活的兔,臨烹飪之前才現宰的兔。
---------
僧祐法師以為梵文「śramaṇa」應翻譯作「沙門」,古代翻譯作「桑門」,是因為讀音不準確。不知古譯來自「samaṇa」(巴利,或 Prakrit)。
至於 Buddha 翻譯為「浮屠」,只是「音譯」選字的俗雅而已。
《釋氏要覽》卷2:「梵語『佛陀』,或云『浮屠』或云『部多』,或云『母馱』、或『沒陀』,皆是五天竺語楚夏也,並譯為覺。」(CBETA, T54, no. 2127, p. 283, c7-9)

法友飛鴻 453:清辨《般若燈論》


葉教授你好:
  就此清辨《般若燈論》文句再跟你請教。
  《般若燈論釋》卷9〈觀縛解品 16〉:「復次路伽耶陀者言。汝說諸行若常無常皆無流轉者。此成我義。云何知耶。如我論中偈曰。
 舍摩唯眼見  一種名丈夫
 多聞說後世  如人言獸跡
 汝今極端正  恣食任所之
 過去業皆無  此身唯行聚
 死者竟不還  此事汝應信」(CBETA, T30, no. 1566, p. 96, a22-29)
我的解讀是:「路伽耶陀者言(順世外道 Lokayata)」以下,都是順世外道的話。
「汝說諸行若常無常皆無流轉者」,這是順世外道說:「你主張不管諸行常或無常,都不相續」,我將此處「流轉」解釋作「相續」,也就是「業」與「識」從「今生、此世」流轉、延續到「來生、後世」。
上文的「汝」,指的是「中觀師」或「清辨、龍樹」。下文「此成我義」的「我」,是「順世外道」稱呼自己。
所以,「如我論中偈曰」的「論」,不是指「中觀師」的論,而是說,「順世外道」稱引自己的論,底下接著的「十句」偈頌其實是兩首詩,兩首「順世外道」的詩。也就是 Krishna (在 academia.edu 提問的論文作者) 所稱的一首「wolf footprint 狼跡、獸跡」的詩,與另一首「beautiful lady 端正女郎」的詩。
Krishna 說,藏譯本清辨《般若燈論》,在 16.1 與 18.6 的地方,清辨各引了此兩偈頌一次。
從漢譯看來,清辨《般若燈論》的第十八章都找不到引此兩頌的痕跡。而且,在第十六章,漢譯者在引了此兩首偈頌之後,似乎把這兩頌當作是「中觀師」的主張。
Krishna 說,此兩頌其實也有「耆那教版本」和「非耆那教非佛教版本」。

    謝謝來函指正,

         蘇錦坤 敬上  2016/8/15

殺人刀與活人劍



我是有一些疑慮。
至少對初學者應避免此類「你所認知的世界都是假的」的教導。
------
《禪宗頌古聯珠通集》卷12:
大梅因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師曰:「西來無意。」
鹽官聞之乃曰:「一箇棺材,兩箇死漢。」(CBETA, X65, no. 1295, p. 542, a12-13 // Z 2:20, p. 67, c7-8 // R115, p. 134, a7-8)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7:
「所以道:『殺人自有殺人刀,活人自有活人劍。』有殺人刀無活人劍,一切死人活不得;有活人劍無殺人刀,一切活人死不得。」(CBETA, T47, no. 1998A, p. 837, c4-7)

------
以阿含、尼柯耶的立場:
1.《雜阿含262經》卷10:「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CBETA, T02, no. 99, p. 67, a2-4)
2. 《雜阿含32經》卷1:「聖弟子於此五受陰正觀非我、非我所。如是正觀,於諸世間無所攝受;無攝受者,則無所著;無所著者,自得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CBETA, T02, no. 99, p. 7, b10-14)
3. 《雜阿含37經》卷2:「世間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世間智者言無,我亦言無,...。比丘!有[11]世間世間法,我亦自知自覺,為人分別演說顯示,世間盲無目者不知不見,非我咎也。」(CBETA, T02, no. 99, p. 8, b20-28),[11]世間世間法Loke lokadhammo.。
---------
《中論》卷3〈觀法品 18〉:
「諸佛或說我,或說於無我,
 諸法實相中,無我無非我。
 諸法實相者,心行言語斷,
 無生亦無滅,寂滅如涅槃。」(CBETA, T30, no. 1564, p. 24, a1-4)。

2023年3月27日 星期一

兩則巴利法句經偈頌的論文

四年前,文中提到的「兩則巴利法句經偈頌的論文」沒有寫完,但是這四年來出版了兩本書,發表了十多篇論文,翻譯了六篇著名學者的論文,算是「夜而秉燭」,殘年餘光了。
-------
2019年3月27日(舊文)
又到了讀書時間,關於兩則巴利法句經偈頌的論文寫得很慢,讀 Salomon 的書也讀得很慢。
邵瑞祺不能免俗,也提到正法五百年的法滅傳說。
邵大神這裡恐怕是說溜了嘴,考察經典記載,有擔心正法衰退而滅絕,但是,五百年法滅是後起的傳說。
他也比較巴利經典和藏傳佛教文獻,他指出不管是結構還是內容,幾乎絕大多數不同。
記得當年鳳山寺門下的 "學長",跟我爭辯藏譯有阿含,我堅持有也不會超過十經,我這學弟堅稱有完整的翻譯,所以各行其是。
雖然,如我所介紹的 "俱舍論附隨" 譯有部份的雜阿含經和中阿含經,一者,次序依照引文次序,而非經典次序。二者,翻譯是當註疏,而非以經名和經文翻譯。三者,譯得交錯而不齊全。

2022年台灣學術期刊影響力評比



台灣國家圖書館與台灣科技部每年舉辦「台灣學術期刊影響力評比」,最近四年(哲學宗教組)的名單如下:
---------- 
2022年:(五年影響力統計) 
1.《華人宗教研究》,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2.《國立台灣大學哲學論評》,台灣大學哲學系 
3.《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4.《福嚴佛學研究》,福嚴佛學院 
5.《應用倫理評論》,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
2021年:(五年影響力統計)
1.《華人宗教研究》,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
2.《國立台灣大學哲學論評》,台灣大學哲學系
3.《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4.《福嚴佛學研究》,福嚴佛學院
5.《應用倫理評論》,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
2020年:(五年影響力統計)
1.《國立台灣大學哲學論評》,台灣大學哲學系
2.《台大佛學研究》,台灣大學文學院
3.《法鼓佛學學報》,法鼓文理學院
4.《正觀》,正觀雜誌社
5.《福嚴佛學研究》,福嚴佛學院
----------
2019年:(五年影響力統計)
1.《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政治大學
2.《台大佛學研究》,台灣大學
3.《正觀》,正觀雜誌社
4.《法鼓佛學學報》,法鼓文理學院
5.《福嚴佛學研究》,福嚴佛學院
----------
2021年:(長期總被引用數統計)
1.《鵝湖》,鵝湖月刊社
2.《中國文哲研究集刊》,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3.《孔孟月刊》,中華民國孔孟學會
4.《中華佛學學報》,中華佛學研究所
5.《鵝湖學誌》,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

K. R. Norman 語錄


K. R. Norman (1925-2020) 是巴利文獻學的偉大學者。
 ---- 
1. 「巴利學」未來的必要任務為「尚未做的,必需要做;已經做的,還要再做」。(What has not been done needs to be done, and what has been done needs to be done again.) 
帖主認為此一敘述對華語佛教世界的巴利文獻也完全適用:「尚未翻譯的『經、律、論』及其『註』、『疏』、『又疏』應趕快翻譯,已經譯出的巴利文獻應該重新翻譯」。 
2. 「因此所有我說過的關於文獻學成就的話,我的每一個建議,以及其他學者的所有意見,永遠都需要重新審視,以便察看新的證據是否有助於證實或反駁這些已被提出來的論點。」 
So everything that I have said about the achievements of philology, every suggestion I have made, and all the suggestions of other scholars, all need to be kept permanently under review to see if new evidence can help to prove or disprove what has been proposed. 
3. 「我將再重複一遍,我的意見是:任何人如果對相關的佛教語言沒有良好的掌握能力,在初期佛教或任何佛教範圍都不會作出有價值的原創研究。」 
I will repeat myself, and say again that, in my opinion, no worthwhile original work on early Buddhism, perhaps any sort of Buddhism, can be done by anyone who does not have a good grasp of the relevant languages.

2023年3月6日 星期一

兩個錯無法湊成一個對


Two 'Wrong's can not make one 'Right'.
兩個錯無法湊成一個對。

介紹《佛學十問》


大約在2020年初,李銘佳、李周淵、顏峻、黃凱、王珂欣等數位青年佛教學者發起,以十個或十幾個問題向剛得博士學位或正在攻讀的青年學者(有幾位已經是頗有學術名望的學者,如第一篇的陳志遠)提問,諸如選擇博士論文題目的因緣,帶入門的老師,遭遇過什麼困境,下一個重要的研討議題等等,我更看重的提問是:「想對從事佛教研究的入門者說的話」,有些回答應該是可以寫在書桌旁當「座右銘」的。
另外,佛研青年可以參考「你平時的作息時間怎麼安排?研究過程中的減壓方式和渠道是什麼?」
---------
第一篇:陳志遠〈叩寂寞而求音〉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ODU3OTgwMg%3D%3D&mid=2247483666&idx=1&sn=8c4c81430abf76936dd2736546a2ad67&chksm=ec3d08a7db4a81b1e3a5a8da62e6031a3584c32720bc580e1833a9178240cff54156c614eca6&scene=178&cur_album_id=1377585059678797824&fbclid=IwAR3LiOziSF3oxFdooTJRpZ6mQPM1ae_VE7QOkPVw-f5qtpr-fLbtYVxiYBM#rd

總目錄:
https://mp.weixin.qq.com/mp/appmsgalbum?__biz=MzI4ODU3OTgwMg==&action=getalbum&album_id=1377585059678797824&scene=173&from_msgid=2247483666&from_itemidx=1&count=3&nolastread=1#wechat_redirect

「巴利」一詞的詞意

在台灣佛學期刊,很早就避免“巴利語” 或 “巴利文” 的用詞。
一般稱為「巴利文獻」、「巴利經典」。
其實,可以「約定俗成」地,將「巴利文獻」呈現的語言善巧方便地稱作「巴利語」。
就像世尊教導「諸法無我」,但是在詞語溝通和指稱方便上,無妨說「我」。
《中論》卷3〈觀法品 18〉:
「諸佛或說我,或說於無我;
 諸法實相中,無我無非我。」(CBETA, T30, no. 1564, p. 24, a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