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3日 星期日

書評:王建偉、金暉《雜阿含經校釋》之一


王建偉、金暉的《《雜阿含經》校釋》八冊於2014年出版,這是繼印順法師《雜阿含經論會編》、佛光山《雜阿含經》之後,漢語世界的另一部《雜阿含經》校訂、編次、註釋與新式標點的重要著作。此書不僅在「重編經次」與前兩書不同,也根據對應的巴利《相應部》篇章進行「補譯」與「補佚」,在經文的字詞註釋方面,其質與量都遠超出前兩者,本書的校勘規模也非他書所能比擬。書中第六到第八冊為《雜阿含經詞典》,是第一部出書的「阿含詞典」,其中各個詞條大都附有梵、巴字彙,少數附上巴利對應經文與漢譯論典的相關譯文,筆者覺得使用起來十分省時省力,可以說是嘉惠學者。 此書出版以來,如果扣除「推薦文」,八年來只有帖主此篇「書評」,做為將來此書訂正、再版的諍言。 ----原書〈前言〉---- 原始佛典,南北分傳, 塵封千年,今還清白;漢巴契會,釋疑解難,以古注古,始見真容,道源一趣,同彰其宗。 原始佛教在佛滅度一百年後產生部派,至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時遠播南北,其中上座部和有部所傳最力,南傳至斯里蘭卡等地(現存上座部完整三藏及注疏),北傳至中國(現存有部經典最豐)。唐義淨《南海寄歸傳》謂:南印乃至獅子國(今斯里蘭卡)所傳皆上座部,北印及南海諸國(今東南亞)皆傳有部。二部盛極當年可見一斑。 漢譯《雜阿含經》為有部較早傳本,由法顯從斯里蘭卡取回,印度高僧求那跋陀羅漢譯,是北傳四阿含中唯一梵出作品,被認為是最接近早期佛經原貌的佛陀言論集。而與之對應的南傳巴利本《雜尼迦耶》則完整保留了二千三百年前上座部佛經的原貌,是現存最古老的佛經。 惜此珍本自來中國,即以「小乘經」蒙塵,流轉千年,次第顛倒、經卷殘失、誤寫誤補、面目難辨。直至近代有呂澂、印順等前輩對此做了開創性的研究,《雜阿含經校釋》即在此基礎上努力拓展,以求還原。《校釋》主要成績有三:(1)編類補佚、勘訂足本。依玄奘、義淨等譯典所記體例,重編類目、還原卷次;以《高麗藏》為底本,《房山石經》、《趙城藏》等近十種刻本為校本,輔以漢巴經論,校勘全文;由巴利本譯補兩卷佚經。(2)漢巴精對、以古注古。南以巴利三藏,北以本母、阿含異本、有部阿毗達磨、有部律書等文獻,互參匯注,不避不漏,集為詞典。(3)南北相較、證其同源。全面、深入比較研究漢巴早期經論,增改對經,記錄證據,顯示南北阿含實出同源,同期經典之詞、句、文、義皆具極高互釋性,令後期經典望塵莫及。 全書工程浩大、頭緒繁多,作者傾二人之力、盡十餘年告成,填補了《雜阿含經》乃至原始佛教研究領域的多項學術空白。本書校點恰當、譯語準確、注釋精細,不僅恢復了《雜阿含經》的原貌、疏通了經文的滯礙,更廓清了原始佛教的思想結構,令這部沉寂千年的古籍珍本重放光彩。 ----原書兩位作者---- 王建偉(1958~)、金暉(1971~),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師從斯里蘭卡凱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Kelaniya-Sri Lanka)尊者達默迪納博士(Ven. Dr. Dhammadinna)學習巴利經典,深入南北傳佛教思想、歷史之比較研究。2000年初至今,十餘年專研《雜阿含經》及相關漢、巴原始經論,完成《雜阿含經校釋》(2014年付梓)。創立阿含學苑(Āgamārāma),有《來果禪師年譜》、《生命的真意》等多種著、譯作品於海內外出版。 ============ 帖主按語: 此書自稱「校點恰當、譯語準確、注釋精細」,應該值得寫一書評。 「南北相較、證其同源」,這話有語病。只要不是「外道竄入」、「狂人妄改」,即使是聲聞弟子各自所說,也算是「同源」。論述此項,應談其異同,而非論其「同源」。 「重編類目、還原卷次」,應該只是一種「重新編次」以求還原「原貌」的嘗試;這種「重新編次」,已有印順法師《雜阿含經論會編》、佛光《雜阿含經》,以及 向井亮,(1985),〈《瑜伽師地論》攝事分と《雜阿含經》〉, 《北海道大學文學部研究紀要》。 此書可算是第四種,如果呂澂〈雜阿含經刊定記〉也算一種的話,則此書是這一類「重新編次」的第五種。 --------- 書中〈前言〉所稱「漢譯《雜阿含經》為有部較早傳本,由法顯從斯里蘭卡取回,印度高僧求那跋陀羅漢譯,是北傳四阿含中唯一梵出作品」,此段立論不見得穩當,帖主辨析如下: 1. 漢譯五十卷本《雜阿含經》,是否為法顯從斯里蘭卡取回之寫本,恐怕無法一言帶過,請參考: 蘇錦坤〈寫本與默誦---《別譯雜阿含經》的翻譯議題〉,(2019),《新加坡佛學研究學刊》5期41-91頁,新加坡佛學院,新加坡。
https://www.academia.edu/42142829/_in_Chinese_From_Manuscript_or_from_Recitation_The_Translation_Issues_of_the_Bieyi_za_ahan_jing_T100_2019 2. 「是北傳四阿含中唯一梵出作品」,漢譯五十卷本《雜阿含經》的祖本是否為梵語,恐怕無法「想當然耳」,請參考: Karashima Seishi (2020): “The Underlying Languages of the Three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the Saṃyukta-āgamas, Taishō, nos. 99, 100 and 101, and Their School-Affiliations”, pp. 707-761, Research on the Saṃyukta-āgama, pp. 707-761, Dhammadinnā Bhikkhunī (ed.), Dharma Drum Publication Corporation, Taipei, Taiwan.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