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4日 星期二

義註(Atthakatha)


http://wiki.sutta.org/wiki/%E4%B9%89%E6%B3%A8

按三藏分類

律藏義注

  1. 一切善見律》(普莊嚴) Samantapasadika:約公元429-430年,覺音在斯里蘭卡著。注釋律藏中的五部,並敘述古代印度社會、政治、道德、宗教、哲學的情況。即後來到公元489年,僧伽跋陀羅(Sanghabhadra),從巴利文譯成中文的《善見律毗婆沙》十八卷。
  2. 比庫比庫尼巴帝摩卡》Bhikkhubhikkhunipatimokkhapali
  3. 渡脫疑惑義注》(論母注) Kavkhavitarani-atthakatha (Matikatthakatha):覺音著,是解釋《戒本》的。
  4. 律攝義注》Vinayasavgaha-atthakatha:斯里蘭卡波羅迦羅摩婆訶王時,沙利子(Sariputta)注,解釋律的一部分。[3]

經藏義注

  1. 吉祥悅意》Dighanikaya-atthakatha(Sumavgalavilasini)長部義注。覺音著。
  2. 破除疑障》Majjhimanikaya-atthakatha(Papabcasudani)中部義注。覺音著。
  3. 顯揚心義》Samyuttanikaya-atthakatha(Saratthappakasini)相應部義注。覺音著。
  4. 滿足希求》Avguttaranikaya-atthakatha(Manotathapurani)增支部義注。覺音著。
  5. 勝義光明》Khuddakapatha-atthakatha(Paramatthajotika)小誦義注,包括小部中的小誦及經注兩種。覺音著。
  6. 法句經義注》Dhammapada-atthakatha,這是南傳比庫沙馬內拉學習巴利文必須研讀的一種基本書。依學者說,是從古斯里蘭卡文注釋譯成巴利文的。法句注的體裁,開始先說佛陀說法,接著敘述一個生動的故事,人物多數是當時佛的各種弟子。故事敘完,佛便以一個偈頌或一組偈頌來說明與故事發生連接的關係,最後解釋偈頌的意思。取材多自《本生經》及其他經典。可能是在覺音時翻譯和編集的,像其他很多注釋一樣,都置覺音之名。
  7. 勝義燈》Paramatthadipani,這包括小部中的七種注釋,即:自說注、如是語注、經集注、天宮事注、餓鬼事注、長老偈注、長老尼偈注、行藏注。護法著。
  8. 淨士悅意》Apadana-atthakatha (Visuddhajanavilasini)《譬喻經》義注,著者不祥。
  9. 顯明妙義》Buddhavamsa-atthakatha(Madhuratthavilasini)《佛種姓》義注,佛授著。
  10. 本生經義注》Jataka-atthakatha,全部包括了五百四十七個佛陀過去世多生行善的故事,而至最後生人間成佛度生。每個故事分四段,即:1.偈頌,引用《本生》,2.過去的故事,用長行敘述,3.現在的故事,並將過去和現在的故事相銜接起來,說明前因後果的關係,4.解釋偈頌的意義。本生注的內容,取材自各部佛經及古注,也顯然收有不少印度民間流行的故事,經過改寫增飾。有人認為是覺音注;也有說是覺音同時期的學者共同編集而成。
  11. 正法光明》Saddhammapajjotika,為《義釋》注,分《大義釋》及《小義釋》兩篇。優波斯那(Upasena)著。
  12. 顯揚正法》Patisambhidamagga-atthakatha(Saddhammappakasini)《無礙解道》義注。大名(Mahanama)著。[3]
  13. 導論義注》Nettippakarana-atthakatha

論藏義注

  1. 殊勝義》Dhammasavgani-atthakatha(Atthasalini)為《法集論》注,覺音未至斯里蘭卡之前著。
  2. 迷惑冰消》Vibhavga-atthakatha(Sammohavinodani)為《分別論》注,覺音在斯里蘭卡著。
  3. 五論義注》(Pabcappakarana-atthakatha),包括《界論》注,《人施設論》注,《論事》注,《雙論》注,《發趣論》注。覺音著。
  4. 勝義諦決擇論》(Paramattha-vinicchaya)[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