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0日 星期日

新書介紹:阿德爾海特.梅塔 Adelheid Mette 《以棄絕致解脫》



耆那教詩選:《以棄絕致解脫》
作者:〔德〕阿德爾海特.梅塔(Adelheid Mette)
譯者; 劉震(中國復旦大學教授),作者是譯者的博士導師。
台灣新文豐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
http://www.swfc.com.tw/products_detail/2311.htm
耆那教根植於印度早期的思想世界,直至今日仍然十分活躍。如印度其他宗教一般,耆那教也相信靈魂輪迴轉世說。但是該宗教給予人類一條特殊的道路──一條能脫離無盡輪迴的道路,人們孤獨地面對著這條十分艱辛的道路,只有極少的人能夠踐行始終:嚴苛的苦行“tapas”,得以使靈魂從物質存在的羈絆中解脫,並且引入永恆的快樂之所。
德國著名的俗語和耆那教專家梅塔教授引經據典,為我們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這一相對陌生的印度古老宗教。其創始人的生平、重要的教義和經典,皆以故事和詩歌的文學形式來展現。但願讀者們能藉由這部中譯本,體會到一些原文和德語譯文的優美。(印度學與印度研究.譯叢Ⅰ)
=====
在佛教史面對耆那教時,會出現三個難題:
1. 我從佛教經典得到「耆那教(尼犍子、裸形外道)是個低級宗教,常在與佛教論辯時慘敗」,這樣的宗教在印度仍然存在教團,有印度人崇信。為何高貴殊妙的佛教反而教團斷絕,未有印度人繼續奉佛呢?
2. 如同所謂「佛教經典」之中,「大乘經典」常輕蔑聲聞弟子,嘲諷阿含教義,見不到「阿含、尼柯耶」文獻一言提及大乘信仰(《增一阿含》例外,有機會再詳說)。同樣地,佛教「阿含、尼柯耶」文獻常貶低耆那教的教義,但是至少在西元六世紀之前的耆那教文獻,絕口不提佛教的人物與教義,這是為什麼?
3. 有不少偈頌,佛教與耆那教相同,或只差少數一兩個字,這樣的原因是什麼?西方學者認為,至少在偈頌方面,兩個宗教都取自一個「偈頌庫」,或者直接引用,或者略為修改以發揚自家教義,真的是這樣子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