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 學風十則

k111

 

「雷溪舊廬」印。為趙之琛替孫蘭枝(孫春甫)所刻的印。我手上這一顆印,石材非常瑰麗獨特,像是霜雪滿枝,有「澗雪壓多松偃蹇;岩泉滴久石玲瓏」之意。銘文「丁卯三月,趙之琛」。

依據《中國印譜》,「雷溪舊廬」原印作於「嘉慶12年,西元1807年」,原印的邊款銘文為:

「春府大兄屬篆,次閑趙之琛,丁卯二月朔後一日。

休甯,山水之區,而雷溪出其東,林壑曼延,溪流澄澈,極幽邃之勝,宜居是鄉者之有人焉,特立而秀出也。同年孫舍人春府,世居於此,自唐末迄今垂千年,耕讀仕宦,子孫無有去茲鄉者,其可風也歟。春府嘗寄籍吾淛之仁和,旋官京師,以憂還里,念先人之舊廬,眷戀不忍去。今冬復將入都,且訂余偕行,余故越產而居於杭,其舊廬曰琴塢,是與春府同有故土之念者。今觀次閑所篆茲印,益有悵觸,遂為原其作印之由,而並索次閑刻之印側,丁卯二月八日,屠倬記。余慈柏、吳黟山、江聽香同觀於萍寄室。」

我也有一顆「雷溪舊廬」印,應該是近人仿刻,仍然十分喜愛。

pict 406

================

讀書時,少不更事,將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匆匆翻過一通,當年將此十條「學則」,只當作遜清秀才的酸腐言語。如今重讀,才知道每則都是烈火淬煉、寒冰冷冽中的過來語。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 69頁,學風十則

一、凡立一義,必憑證據;無證據而以臆度者,在所必擯。

二、選擇證據,以古為尚。以漢唐證據難宋明,不以宋明證據難漢唐;據漢魏可以難唐,據漢可以難魏晉,據先秦西漢可以難東漢。以經證經,可以難一切傳記。

三、孤證不為定說。其無反證者姑存之,得有續證則漸信之,遇有力之反證則棄之。

四、隱匿證據或曲解證據,皆認為不德。

五、最喜羅列事項之同類者,為比較的研究,而求得其公則。

六、凡採用舊說,必明引之,剿說認為大不德。

七、所見不合,則相辯詰,雖弟子駁難本師,亦所不避,受之者從不以為忤。

八、辯詰以本問題為範圍,詞旨務篤實溫厚。雖不肯枉自己意見,同時仍尊重别人意見。有盛氣凌轢,或支離牽涉,或影射譏笑者,認為不德。

九、喜專治一業,為「窄而深」的研究。

十、文體貴樸實簡潔,最忌「言有枝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