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5日 星期三

百讚頌 8/8

最後,我們要談「百讚頌」這篇論文的結論。

-------

如上所述,歷經霍恩列、亞爾斯朵夫、釋明珠、華德須密特與封興伯等學者鍥而不捨的努力,梵文、漢譯、巴利「百讚偈頌」的比較研究逐漸呈現出一個輪廓來。
首先,三種語言版本之間,以漢譯及梵文版本之間的偈頌次序最為相符,除了第二、三頌兩者次序互換之外,其餘大致依次對應。其次,在對應偈頌的十個對應讚詞之間,讚詞的用語有「錯位」的現象,並非位置相同即出現類似的詞語。特別是在梵文與巴利文本之間,顯露出因拼寫的細微差異而有不同的詞義;如「māyāchido (89a)」(斷除幻術、騙術的人)與「29 mānacchida」(慢的破除者)、「amama (98a)」(不自負者)與「88 asama」(無與倫比者)、「purantara (49a)」(城堡的破壞者)與「59 purindada」(首先布施者)。
如覺音論師指出第二首偈頌的nara緊跟在manuja之後,而兩者幾乎是同義詞,這代表nara僅是用來湊合十項讚詞的襯詞。再加上各版本均有彼此不同的重複讚詞,以及其他版本所無的「獨有的讚詞」;這些例證都顯示各個版本雖有「百讚」的概念,最終無可避免地會出現差異或產生變異。
很可能,「原始」的《優婆離經》結集了對世尊的一百項不同的讚詞,在經歷百年或千年以來,老師弟子輾轉傳誦、轉換經典語言及同一語言本身的嬗變,以及付諸文字抄寫所帶來的誤譯、增字、漏字、訛字、次序紊亂,各種類的語言版本終究會遭受多種遺佚、修訂及增補。
從對應偈頌在各自經文的次序來看,漢譯版本雖與梵文殘卷極為近似,但是,當梵、巴「百讚」的對應讚詞出現歧異時,漢譯詞彙經常是與巴利用詞接近。同時,考量「錯位」、「重複」以及其他版本所無的讚詞等狀況,無法演繹出一個依次嬗替、衍化的版本譜系。
這些同一經典在不同版本的差異,《優婆離經》並不是特例,在《十上經》、《法句經》等跨語言版本的文獻群也出現類似的更動或蛻變。這一類現象顯示經典的傳承一直反映著「諸行無常」的通則,不管投注多大的努力、匯聚多少聖凡的智慧,傳承到我們手上的版本都不會是「最忠實的」、「佛陀金口直傳的」原始聖典。佛教文獻傳誦、傳抄的實際情況可能十分複雜,不能僅考慮單一直線方向的分化,應涵蓋版本之間可能的交互影響。唯有承認各自的版本差異,除非經過「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的功夫,不能「自讚毀他」地尊崇自宗的經典,才能在追溯文獻源流時,有一客觀的論證平台。

諾曼博士在《佛教文獻學十講》的最後一章〈文獻學與佛教〉語重心長地說:
「佛教文獻學能幫助我們理解文本,建立能力去比對不同文本的語言。佛教文獻學也能幫助我們理解佛教的流傳方式、不同版本的佛經如何形成,以及文化發展如何影響佛經。」

這樣的結合跨語言文本的努力以發揚漢譯佛典的珍貴價值,在漢語佛教界僅僅是一個開端,仍然有待更多的研究來開拓更扎實的成果。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