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0日 星期日

聚散有時,後會無期 --- 7,對於阿含經典的研究領域,有需要規避的注意事項嗎?


  有網友在臉書留言提問:「在阿含、尼柯耶的研究領域,有哪些需要規避的注意事項嗎?」 
  我想到幾項來自個人經驗的「注意事項」,倒是沒想到所謂的「需要規避的注意事項」。 
  寫論文的第一個原則是「選個大小適中、能力相當」的題目。有些題目太大,不可能一開始就挑戰這種大題目。例如「初期大乘佛教的起源」、「佛教文獻梵語化的起源與樣貌」或「安世高的部派傾向」。 
  有些題目可能太硬或太大,當前的能力可能咬不動、處理不來。即使如此,也還是可以試著挑戰各個題材,發現無法結案、完稿時,放下來改攻其他題目即可,應該不至於有所謂的「需要規避的注意事項」。如果你手上有一張軍令狀,必需在某一個日期之前繳卷,當然,就不宜分散時間精力去照顧較難有成果的嘗試。 
  舉例來說,我的師友發現我想寫的第一篇論文是「攝頌」時,有一部分人勸我「攝頌」太難,不容易處理。但是我對這個題目頗感興趣,還是動筆規劃,最後只完成前半部「漢譯四阿含的攝頌」,至於後半部「巴利四部的攝頌」,雖然我也累積了一些想法與草稿,大致上是被我的師友說中了,我的能力處理不了這一類的題材。 
  我個人在邯鄲學步時期,給自己立下一個準則:不學梵語、不處理《法句經》。「不學梵語」的原因是我老來向學,一下子無法同時學習兩種語言;而且在巴利四部與漢譯四阿含的比較研究裡,大致上來說,用上梵語的機會不大。 
  避開《法句經》的緣故有二:
  1. 研究《法句經》需要處理多種語言,諸如梵語、巴利、犍陀羅語、藏語等等;而且有些重要論文已經以英語、德語、法語、日語發表,遠遠超出我的語言能力。
        2. 我認為歐美日學者已經在此一範圍發表了數量龐大的論文,我的學力和語言能力既然遠遜於這些神壇上的大師,應該無法作出任何值得發表的論文。 
  這樣的規劃出了一點小意外,2012年8月7日我承諾就T210《法句經》、T212《出曜經》與T213《法集要頌經》作一新版的標點供他們參考。在校勘與標點的過程,我發現「漢譯法句經」是一個蘊藏眾多珍奇的寶庫,也意外地開展了十三篇論文,其中還有一篇是解讀「敦煌吐魯番殘卷」,可以說是一番奇遇。 
  以上的例子說明,生命中常有一些驚喜,有些「規避事項」不見得是金科玉律,必需遵守到底。 
  我個人倒是有一個我一定迴避的議題:「文獻的部派歸屬」。以目前我們所掌握的文獻現況,除非文獻自身有標註自身的部派,否則根據片言隻字去推敲某一文獻所屬的部派,我個人認為這一類的討論猶如瞎子摸象,意義不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