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7日 星期四

聚散有時,後會無期 --- 4,對佛教研究的初學者的建議



以前一起參加佛學讀書會的老朋友從工作崗位退休下來,滿心歡喜地到佛教大學當一位老學生,讀書聽課,一償宿願,可以說是歡喜踴躍、信受奉行。不過,他發現一個上學前沒盤算到的意外,這也成為他老來向學的煩惱:老師要求寫「小論文」,學校規定要寫「碩士論文」。於是,他跑來找我這個沒上過佛學研究所的朋友,幫他出主意。
他希望我以「對佛教研究的初學者的建議」為題,發表一些看法,讓他拿去系刊當作軟性雜文。他說,同學看多了老教授諄諄勸學的建議,由一個局外人的觀點來談這件事,應該是相當新鮮有趣。
在其他領域,我是完全沒有發言的餘地,我只能就我稍微從事的領域說話。所以,我事先聲明,以下的談話只適用於「阿含、尼柯耶比較研究」、「跨語言文本的《法句經》研究」與「漢譯佛典文獻學」三個範圍。
以下為我的四點建議:
----------
我的第一個建議是閱讀《雜阿含經》。有心深耕「阿含、尼柯耶比較研究」的同學,當然要閱讀四阿含與四尼柯耶;即使這一範圍不是自己的主要興趣,也應適量閱讀其中的幾部經。我建議至少閱讀我所列舉的十部經、或是莊春江老師所選的二十部經。(請參考:https://yifertw.blogspot.com/2020/03/87.html)
----------
研究佛教或佛學研究,當然是要「閱讀、思考、寫作、發表」。
作為寫作的暖身練習,可以作兩項功課:翻譯、標點與校勘。
我的第二個建議是翻譯。同學可以就自己選定或預定的研究範圍,找一兩篇著名學者的論文翻譯。動筆翻譯可以當作是「試譯」,也可以正式發表。如要發表,須注意「翻譯授權」相關的法律議題。
翻譯名家論文有幾個好處:
1. 避免讀書囫圇吞棗,一般閱讀論文不僅有「速讀、跳行」等問題,有時是「讀而不知其義」,翻譯時會讓你逐字閱讀,每字每句去譯解。
2. 觀摩並學習名家的問題意識、文獻蒐羅、解決方法以及論述角度。
3. 每篇名家論文或經典著作,他的參考書目就是很好的入門指引,循著這些書目去閱讀,幾乎已經涵蓋絕大多數此一議題的重要文獻。
----------
我的第三個建議是標點與校勘。
選一本比較偏僻而篇幅較短的經論進行標點與校勘,例如《道地經》「醫便行至病痛家,聞聲不可意,亡燒斷破刺撥刮刷,出殺去發滅蝕,燒斷破刺撥刮刷,出殺去發滅蝕不可治已死,視南方,復見烏[33]鵄巢有聲;復見小兒俱相坌土;復[*]胆裸相[34]挽頭髮,破瓶[35]盆[36]瓦[37]甌;亦見空器舍不著意。」(CBETA, T15, no. 607, p. 232, c12-17)[33]鵄=鵶【宋】【元】【明】,=鵛【宮】。[*14-2]胆=袓【宋】【元】【明】【宮】*。[34]挽=勉【宮】。[35]盆=瓮【宋】【元】【明】【宮】。[36]瓦=見【宮】。[37]甌=𤭛【宋】【元】【明】,=𤮋【宮】。
可以有兩種標點方式,一是在 CBETA 選取無標點方式,自己標點之後,再與現有標點比較。二是直接在上引版本作標點。或者嘗試《長阿含十報法經》(CBETA, T01, no. 13, p. 233, b23)
----------
我的第四個建議是「投稿發表論文」。在正式寄出稿件之前,最好能有人幫你「友善校讀 critical reading」,或者在值得信賴的小組內作論文宣讀。(據說,有人會在論文宣讀時盜取草稿的亮點,這又是另一回事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