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0日 星期一

法友飛鴻 357:「未知未見與信不信」,佛學問答 21


江澐濬 
未知未見與信不信沒有關聯。
有很多事情沒經歷過,人天生相信,例如我從未在黑暗中遭遇危險&從未被蛇咬過,但我就天生怕黑&怕蛇。
有些事情,大家都知道,卻不太相信,例如「愛情」。
所以,知識與經驗不一定等同於「相信」。
經驗來自於感官,知識起於意識,而深層的信念卻是人潛意識裡不容易覺察的部分。 
---------- 
蘇錦坤 
未知未見,或者導致信,或者導致不信。 
雖然在已知已見的情況之下,仍然有人不信、不見,但是大多數情況之下,絕大多數人都會相信。 
佛教則不如是,佛教講求的是: 
「依法不依人,
 依義不依語, 
 依智不依識,
 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知非真知,見非真見。 在《增支部3.65經》提到: 
世尊說:「卡拉瑪人,對於心中的懷疑、猶豫提出質疑、猶豫是合適的。
來,卡拉瑪人, 
  不要相信口耳相傳的傳誦, 
  不要相信傳統, 
  不要相信謠言, 
  不要因經典的權威而相信, 
  不要因推測而相信, 
  不要因定理而相信, 
  不要因似是真實的推理而相信, 
  不要因深思熟慮的見解而相信, 
  不要因他人擁有的能力而相信, 
  不要因認為『這位比丘是我們的老師』而相信。 
當你們自己知道:『這些事情是惡,這些事情是該斥責的,這些事情是智者譴責的,仔細感受與觀察,這些事情導致傷害與禍害』,捨斷它們。 
當你們自己知道:『這些事情是善,這些事情是無過失的,這些事情是智者讚揚的,仔細感受與觀察,這些事情導致受益與幸福』,著手與持續如此作。」
   除了建立知識之外,佛教還提供修習的方法。 
http://yifertw.blogspot.com/2013/09/an-365.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