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9日 星期六

回答 aacdsee:【有影無?】,【有也無?】


aacdsee 2019年1月18日 下午9:21提到... 
  老師您好 我記得國小母語老師說閩南語是河洛語,是很文雅的,他舉了一個如何文雅的例子。
  他說,今人說【有影無?】,其實本是【有也無?】,這是比較文雅的,後人誤為有影無,是錯讀了。 
  幾十年過去了,我心中總覺得怪怪的,不知此說真假。 
  《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有影:真實不虛的。例:你有影無共我騙?Lí ū-iánn bô kā guá phiàn? (你真的沒騙我?)  《趙州錄》:入法界來,還知有也無?(此處有也無,應該是有或無? 無法用有影無置換) 
   不知我國小老師是不是搞錯了呢?
========
Dear aacdsee:
  一般來講,我們遇到的問題是「這個『台語詞』要怎麼寫?」,這是屬於「台語正字」的範圍。另一個是「這個『漢字』的台語要怎麼講?」,這是屬於「台語正音」的範圍。
  「台語正字」只是推論,看誰的推論比教合理、比較有古書為證,沒辦法斬釘截鐵這句台語就是這樣寫、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圈子裡的「書證」(以古書為證),通常是用到《詩經》、《方言》、《說文》、《玉篇》、《一切經音義》、《切韻》、《廣韻》等書。
  在【有影無?】還是【有也無?】,我是贊成你的國小老師的主張,而不認同《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的標註。
  在我的部落格,列舉了不少《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不妥當的標音。
https://yifertw.blogspot.com/2017/06/1.html
======
  在「南語是河洛語」這一推論上,我是持反對意見。理由有二:
 1. 洛為入聲字,《論語集註》「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宋朝朱熹在此說「『樂』音『洛』」,代表這是「look8」,而非「音樂 gak4」。而稱台語為「ho7-lo2」,第二字的音為「2, 陰上」而不是「8, 陽入」,古音流變較少影響到入聲。如是自稱台語源自「關河、洛陽」,此一「洛」字不至於讀成「2, 陰上」。
   2. 台語「ho7-lo2」寫作「河洛」,是台灣1960年代左右的事。清朝之前無人如此書寫。以日治時代而言,不見任何文人在書信或報章以「河洛」稱台語。
  此一稱呼為台灣客語族群稱台語族群,似是蔑稱,溯源應從客語著手。

2 則留言:

aacdsee 提到...

感謝老師解惑

台語與佛典 提到...

在「閩南語是河洛語」這一推論上,我是持反對意見。理由有二:

 1. 洛為入聲字,《論語集註》「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宋朝朱熹在此說「『樂』音『洛』」,代表這是「look8」,而非「音樂 gak4」。而稱台語為「ho7-lo2」,第二音為「2, 陰上」而不是「8, 陽入」,古音流變較少影響到入聲。如是自稱台語源自「關河、洛陽」,此一「洛」字不至於讀成「2, 陰上」。

2. 台語「ho7-lo2」寫作「河洛」,是台灣1960年代左右的事。清朝之前無人如此書寫。以日治時代而言,不見任何文人在書信或報章以「河洛」稱台語。

  此一稱呼為台灣客語族群稱台語族群,似是蔑稱,溯源應從客語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