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法友飛鴻 273:〈一切善見律註序〉中的”法與律“ 跟”經與律“


Yuan Chuan Su   2018/1/28 
蘇老師~ 
  一切善見律註序中,”法與律“ 跟”經與律“ ,是不同的兩種概念,在序中,經只是法的一部分。 
  序中是提到法由阿難上首誦出,後來法又分化成經跟論。並不是沒提到誰為上首誦出論藏,並認為除了論事以外的六論是在第一結集誦出。
============
Yifertw  2018/1/29
  關於「阿毘達磨」,這可以分兩點來討論:第一點,早期的「阿毘達磨」是以經典的形式存在於「阿含、尼柯耶」中的「釋經阿毘達磨(論)」與「綜述法要、法義的阿毘達磨(論)」。第二點,存在於各部派的「論藏」(阿毘達磨)。 
  明德比丘引述的「佛陀在三十三天從頭至尾講解整部《阿毗達摩論》。再完整地對舍利弗尊者講解整部《阿毗達摩論》,舍利弗尊者再把它教給他的五百位弟子。如是即成立了論藏的傳承。」 這樣的敘述,不管談的是這兩種的哪一種,都不適用。 
  關於〈一切善見律註序〉中的「法與律」是否包含了「阿毘達磨」,可以參考關則富老師的論文〈從經到論_管窺印度佛教文獻史上的重大變遷〉(https://www.academia.edu/35592586/從經到論_管窺印度佛教文獻史上的重大變遷),論文一開頭不久是這樣敘述的:
  『根據許多部派的文獻,佛滅後不久,大迦葉在摩竭陀國的首都王舍城召開一次會議,佛陀的五百位弟子共同結集佛陀的教誡。在會議中,阿難誦出「法」(Dharma)──佛陀教導的義理,優波離誦出「律」(Vinaya)──佛陀為僧眾制定的戒律,「法」與「律」後來分別被整理成「經藏」(Sūtra-piṭaka)與「律藏」(Vinaya-piṭaka)。』
  這也不是關老師獨自一個人的見解。巴利文獻中的《阿毘達磨》較《修多羅》與《毘奈耶》晚出,已經是學術界的共識。
  從漢、巴《一切善見律》來看,說到《毘奈耶》的結集時,
  《善見律毘婆沙》卷1〈序品 1〉:「迦葉還坐已,問優波離長老:『第一波羅夷,何處說?因誰起耶?』」(CBETA, T24, no. 1462, p. 675, a12-14)。
  說到《修多羅》的結集時,
  《善見律毘婆沙》卷1〈序品 1〉:「大德迦葉問阿難:『法藏中《梵網經》何處說耶?』」(CBETA, T24, no. 1462, p. 675, b12-13)。
  並未提及《阿毗達摩》。

  此段行文結束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