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輪王七寶---法友飛鴻 43

k116

親愛的法友:

"The Tale of King Ma(k)hādeva in the Ekottarika-āgama and the Cakravartin Motif", Journal of the Centre for Buddhist Studies, Sri Lanka, 2011, vol. 9 pp. 43-77.

     前一篇還沒讀完,又有新一篇發表了。
    要跟得很緊來讀他的論文也很辛苦。
    無著比丘有一部分著作我們沒見到的是他為
     Buddhism Encyclopaedia 寫的漢譯佛教的詞條。
    這裡有一些我們或許能使得上力,略予評判一些子。

Yifertw 2012.7.26    20:31

===================

Dear Yifertw,

記得古正美老師在她的《貴霜佛教政治傳統與大乘佛教》裡似乎有提到佛典中轉輪王概念的形成是是很後出的,甚至是要到貴霜王朝時代才發展出來(希望沒記錯),而由這幾部相應經典的比對,轉輪王概念的安插也確實是非常的突兀,感覺這樣的比對結果也有點呼應古教授的推論。

另外,各段經文都有提到大天王後代中有位毘提訶尼彌王(《中部83經》)(MN 83)/蜜[口*提]羅城荏王(《增一阿含 50.4經》)/鞞陀提尼彌王(《中阿含 67經》),Wiltshire在他的Ascetic Figure Before and in Early Buddhism書中分析尼彌王本生應該是佛/耆雙方共享一個沙門傳統而各自發展而來,這裡顯然是再把這樣的傳說給安插進故事之中。

比對不同版本,也可發現《增一阿含 50.4經》似乎在劇情中刻意鋪陳荏王「供養沙門、婆羅門,侍養孤老……種種惠施隨人所欲」,藉以突顯荏王繼位者善盡王因為不從正法(人天善法)而導致國家衰敗、十惡(相對於十善)橫行,世尊之後甚至還授記善盡王就是日後的調達,這似乎更顯出該段有刻意被編寫的嫌疑了。

Regards,

              法友    2012.7.27    11:41

====================

親愛的法友:

   在我們這裡的讀書會裡,我們偶爾會討論「讚佛反而謗佛」的一些描述。例如「梵天請佛說法」之類的傳說。我曾向長老請教「轉輪聖王」、「賢劫七佛」之類的說法,是否與耆那教有共同的來源。這次,無著比丘替我們爬梳散處各期刊的論文,整理出這是「pre-Vedic」在吠陀之前的古老傳說。

有些「巴利尼柯耶/漢譯阿含」比較特別的講法,是「你有、我也有」、「輸人不輸陣」的想法之下的後代添加物,例如令人厭煩的「三十二相」,很可能是因為「耆那教」吹噓大雄「三十二相」,於是後代的佛教徒也跟著編入此共同的民間故事。

但是,無著比丘的強調重點在於漢譯《增一阿含經》有兩個不同的「Mahadeva」的故事,進一步探討漢譯《增一阿含經》的異常是出自原來誦本的竄入、轉譯(竺佛念)的竄改,還是擔任「筆受」任務的人的責任

    所以,這一「故事」有兩個層次的討論,一是「轉輪聖王」為古老的「雅利安民族」傳說,可能要推前到西元前十世紀之前,另一層次是,將「譬喻(apadan/avadana 阿波陀那)」這種「註釋傳統」的敘述加入「巴利尼柯耶/漢譯阿含」之中,相對得要比較晚,但是要在彌勒信仰之前而且「尼柯耶/阿含」封閉定型之前(我比較贊成是「尼柯耶/阿含」封閉定型之後,有妄人額外加入「彌勒信仰」)。有些則是如陳寅恪〈蓮花色尼出家因緣跋〉所說,蓄意刪略。

基本上,我認為這不是「經典」,這是「譬喻(apadan/avadana 阿波陀那)」,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183:「問:『若爾,「然燈佛本事」當云何通?』

答:『此不必須通。所以者何?此非素怛纜、毘柰耶、阿毘達磨所說。但是傳說,諸傳所說或然、不然。』」(CBETA, T27, no. 1545, p. 916, b24-27)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9:「問:『若爾,「大眾部所說喻」云何通?』答:『不必須通。彼非素怛纜、毘奈耶、阿毘達磨攝故。』」(CBETA, T27, no. 1545, p. 43, c4-6)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70:「問:『菩薩中有若如是者,「法善現頌」當云何通?如說:
白象相端嚴 具六牙四足
正知入母腹 寢如仙隱林』
答:『此不須通。非三藏故。文頌所說,或然、不然。諸文頌者,言多過實。』」(CBETA, T27, no. 1545, p. 361, b28-c4)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79:「問:『若爾,前頌當云何通?』

答:『不必須通,非三藏故。諸讚佛頌,言多過實。』」(CBETA, T27, no. 1545, p. 410, b24-26)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154:「傳喻中說,若有施從滅定起者,彼必成順現法受業。

問:『何故施從滅定起者,必成順現法受業耶?』

答:『此不必須通。所以者何?此非素怛纜、毘奈耶、阿毘達磨教。但是傳喻所說,諸傳喻說或然、不然。』」(CBETA, T27, no. 1545, p. 782, b18-22)

我認為討論「譬喻」的細節是否前後相同,其「意義」有限。「譬喻」就是「俗講」、說故事嘛。

我的師友之間,認為古正美老師《貴霜佛教政治傳統與大乘佛教》一書「very interesting」,不過,大都對此書的論述和結論「很疑惑」,不以為然。
    
   
Yifertw 2012.7.27    19:0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