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錦坤:
諾曼(K. R. Norman)《佛教文獻學十講》書中 44頁提到覺音論師在註釋書(Sv 13, 23-24 & 15, 2-13) 提到「第一結集」之後,《律藏》交付優波離背誦傳承,《長部》交付阿難背誦傳承,《中部》交付舍利弗背誦傳承,《相應部》交付大迦葉背誦傳承,《增支部》交付阿那律背誦傳承。
----------
Yuan Chuan Su:
Norman引用的是長部註釋書的說法:
Tadanantaraṃ mahāvaggaṃ, tadanantaraṃ pāthikavagganti, evaṃ tivaggasaṅgahaṃ catutiṃsasuttapaṭimaṇḍitaṃ catusaṭṭhibhāṇavāraparimāṇaṃ tantiṃ saṅgāyitvā ‘‘ayaṃ dīghanikāyo nāmā’’ti vatvā āyasmantaṃ ānandaṃ paṭicchāpesuṃ – ‘‘āvuso, imaṃ tuyhaṃ nissitake vācehī’’ti.
Tato anantaraṃ asītibhāṇavāraparimāṇaṃ majjhimanikāyaṃ saṅgāyitvā dhammasenāpatisāriputtattherassa nissitake paṭicchāpesuṃ – ‘‘imaṃ tumhe pariharathā’’ti.
Tato anantaraṃ satabhāṇavāraparimāṇaṃ saṃyuttanikāyaṃ saṅgāyitvā mahākassapattheraṃ paṭicchāpesuṃ – ‘‘bhante, imaṃ tumhākaṃ nissitake vācethā’’ti.
Tato anantaraṃ vīsatibhāṇavārasataparimāṇaṃ aṅguttaranikāyaṃ saṅgāyitvā anuruddhattheraṃ paṭicchāpesuṃ – ‘‘imaṃ tumhākaṃ nissitake vācethā’’ti.
相同的段落也有提到小部跟阿毘達摩的部分,不過Norman就沒有引用了
阿毗達磨:
Tato anantaraṃ dhammasaṅgahavibhaṅgadhātukathāpuggalapaññattikathāvatthuyamakapaṭṭhānaṃ abhidhammoti vuccati. Evaṃ saṃvaṇṇitaṃ sukhumañāṇagocaraṃ tantiṃ saṅgāyitvā – ‘‘idaṃ abhidhammapiṭakaṃ nāmā’’ti vatvā pañca arahantasatāni sajjhāyamakaṃsu. Vuttanayeneva pathavikampo ahosīti.
小部:
Tato paraṃ jātakaṃ, niddeso, paṭisambhidāmaggo, apadānaṃ, suttanipāto, khuddakapāṭho, dhammapadaṃ, udānaṃ, itivuttakaṃ, vimānavatthu, petavatthu, theragāthā , therīgāthāti imaṃ tantiṃ saṅgāyitvā ‘‘khuddakagantho nāmāya’’nti ca vatvā ‘‘abhidhammapiṭakasmiṃyeva saṅgahaṃ āropayiṃsū’’ti dīghabhāṇakā vadanti. Majjhimabhāṇakā pana ‘‘cariyāpiṭakabuddhavaṃsehi saddhiṃ sabbampetaṃ khuddakaganthaṃ nāma suttantapiṭake pariyāpanna’’nti vadanti.
-------------------
Yuan Chuan Su:
《長部註釋書》提到,《阿毗達磨》由五百阿羅漢背誦,就是人人有獎的概念
(‘‘idaṃ abhidhammapiṭakaṃ nāmā’’ti vatvā pañca arahantasatāni sajjhāyamakaṃsu.)
《小部》則沒提到是誰背誦,大概是僧團內的邊緣人背誦,所以沒人注意他們的名字了(誤)
沒啦~開玩笑的
上面留言引用的那段是說《小部》放在《阿毘達磨》內。( imaṃ tantiṃ saṅgāyitvā ‘‘khuddakagantho nāmāya’’nti ca vatvā ‘‘abhidhammapiṭakasmiṃyeva saṅgahaṃ āropayiṃsū’’)
不過,裡面提到的《小部》的典籍,跟現今《小部》的典籍編排也有所出入,裡面沒有《佛種姓經》跟《行藏》。
但註釋書有強調這是「長部師的說法(dīghabhāṇakā vadanti. )」。
因此,後面補充了「中部師(Majjhimabhāṇakā )」的說法:「《行藏》、《佛種姓經》諸如此類,共同名為《小部》典籍,被收納在《經藏》中。」
(cariyāpiṭakabuddhavaṃsehi saddhiṃ sabbampetaṃ khuddakaganthaṃ nāma suttantapiṭake pariyāpanna)
不過,裡面提到的《小部》的典籍,跟現今《小部》的典籍編排也有所出入,裡面沒有《佛種姓經》跟《行藏》。
但註釋書有強調這是「長部師的說法(dīghabhāṇakā vadanti. )」。
因此,後面補充了「中部師(Majjhimabhāṇakā )」的說法:「《行藏》、《佛種姓經》諸如此類,共同名為《小部》典籍,被收納在《經藏》中。」
(cariyāpiṭakabuddhavaṃsehi saddhiṃ sabbampetaṃ khuddakaganthaṃ nāma suttantapiṭake pariyāpanna)
這樣的說法可以這這麼理解,古代的經典背誦是以分工的方式背誦。另外,也可以這麼理解,這是以長部師的角度去看待經典如何分類。
----------
鍾聞瑜:
我非常訝異除《本生》之外的其他13部及11部,「長部師」説把它們結集為「小典」(不是「小部」),而且還把它們放在《論藏》裡,反而《佛種姓》中部師將其歸納成《小部》放進經藏,請問這是何故?
----------
蘇錦坤 其意為長部師將他們稱為「小典」(Khuddakagantho)的《本生》、… 《長老尼偈》置於《阿毘達磨》藏中。
此中,稱為《小典》的諸多典籍中並沒有《譬喻》。
此中的小典(Khuddakagantho)應該相當於「小部」(Khuddakanikāya)。
另外,巴利引文中提到「中部師」將《佛種姓》、《所行藏》及《譬喻》歸於《經藏》中的《小部》。
「長部師」的《小典》中沒有《佛種姓》、《所行藏》及《譬喻》。
二者對舉,可理解為「中部師」將《佛種姓》、《所行藏》及《譬喻》歸於《經藏》中的《小部》,而「長部師」並不如此。
導師的理解是根據PTS的版本,所作的論述是合理的。
http://yinshun-edu.org.tw/zh-hant/node/24495?page=36
------------
問題是《小部》放到《阿毘達磨》,這些《法句》、《經集》、《優陀那》可能結集成「經」的年代較晚。
雖然每位長老上尊都知道或通曉幾首「法句偈頌」、熟知「義品偈頌」及「彼岸道品」偈頌,也知道世尊詠嘆「優陀那」。但是尼柯耶的結集者基於某些不明原因,並未將這些偈頌(與附屬在偈頌上的故事)收編入《尼柯耶》。即使是「佛說」,可能是《法句》、《經集》、《優陀那》作為單經形式的結集年代較晚,所以被收入《小部》。
但是,很難理解《小部》被放入《阿毘達磨》的背誦傳承裡。
當代的法光法師(Bhikkhu Dhammajoti)在他的碩士論文有一個假說:結集尼柯耶的長老上尊並不是對所有的佛教偈頌都保持跟經一樣的態度,位了保持「經」的「純淨」高度可信的狀態,他們對佛教偈頌非常保守,而是「寧缺勿濫」的。
https://www.academia.edu/…/Book_Review_Bhikkhu_Dhammajoti_1…
--------------
----------
鍾聞瑜:
我非常訝異除《本生》之外的其他13部及11部,「長部師」説把它們結集為「小典」(不是「小部」),而且還把它們放在《論藏》裡,反而《佛種姓》中部師將其歸納成《小部》放進經藏,請問這是何故?
----------
蘇錦坤 其意為長部師將他們稱為「小典」(Khuddakagantho)的《本生》、… 《長老尼偈》置於《阿毘達磨》藏中。
此中,稱為《小典》的諸多典籍中並沒有《譬喻》。
此中的小典(Khuddakagantho)應該相當於「小部」(Khuddakanikāya)。
另外,巴利引文中提到「中部師」將《佛種姓》、《所行藏》及《譬喻》歸於《經藏》中的《小部》。
「長部師」的《小典》中沒有《佛種姓》、《所行藏》及《譬喻》。
二者對舉,可理解為「中部師」將《佛種姓》、《所行藏》及《譬喻》歸於《經藏》中的《小部》,而「長部師」並不如此。
導師的理解是根據PTS的版本,所作的論述是合理的。
http://yinshun-edu.org.tw/zh-hant/node/24495?page=36
------------
問題是《小部》放到《阿毘達磨》,這些《法句》、《經集》、《優陀那》可能結集成「經」的年代較晚。
雖然每位長老上尊都知道或通曉幾首「法句偈頌」、熟知「義品偈頌」及「彼岸道品」偈頌,也知道世尊詠嘆「優陀那」。但是尼柯耶的結集者基於某些不明原因,並未將這些偈頌(與附屬在偈頌上的故事)收編入《尼柯耶》。即使是「佛說」,可能是《法句》、《經集》、《優陀那》作為單經形式的結集年代較晚,所以被收入《小部》。
但是,很難理解《小部》被放入《阿毘達磨》的背誦傳承裡。
當代的法光法師(Bhikkhu Dhammajoti)在他的碩士論文有一個假說:結集尼柯耶的長老上尊並不是對所有的佛教偈頌都保持跟經一樣的態度,位了保持「經」的「純淨」高度可信的狀態,他們對佛教偈頌非常保守,而是「寧缺勿濫」的。
https://www.academia.edu/…/Book_Review_Bhikkhu_Dhammajoti_1…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