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an Chuan Su 提到佛陀三十二相「肉髻」的議題,而未刻意下結論。
《長阿含1經》:「三十二、頂有肉髻」(CBETA, T01, no. 1, p. 5, b17-18)
《中阿含59經》卷11〈王相應品 6〉:「大人頂有肉髻,團圓相稱,髮螺右旋,是謂大人大人之相。」(CBETA, T01, no. 26, p. 494, a23-25)
《中阿含161經》卷41〈梵志品 1〉:「沙門瞿曇頂有肉髻,團圓相稱,髮螺右旋」(CBETA, T01, no. 26, p. 686, c12-13)
《佛本行集經》卷9〈相師占看品 8〉:「三十二者頂上肉髻高廣平好。」(CBETA, T03, no. 190, p. 693, a11-12)
《大智度論》卷4〈序品 1〉:「三十一者、頂髻相:菩薩有骨髻,如拳等在頂上。」(CBETA, T25, no. 1509, p. 91, a15-16)
《大智度論》卷7〈序品 1〉:「白毫相、肉髻,各各放六百萬億光明」(CBETA, T25, no. 1509, p. 113, b8-9)
《大智度論》卷11〈序品 1〉:「施時勸人行施而安慰之,開布施道故,得肉髻相」(CBETA, T25, no. 1509, p. 141, b26-27)
依照上述經論所說,確實是「肉髻」,而不是「髮髻」。
因為,佛自稱亦在僧數,剃髮染衣,不會有「髮髻」。
-----------------
《雜阿含1184經》:
「爾時世尊剃髮未久,於後夜時,結跏趺坐,正身思惟,繫念在前,以衣覆頭。
時孫陀利河側有婆羅門住止,夜起持祠,餘食不盡,時至河邊,欲求大德婆羅門以奉之。爾時,世尊聞河邊婆羅門聲。聞已,謦咳作聲,却衣現頭。
時孫陀利河側婆羅門見佛已,作是念:「是剃頭沙門,非婆羅門。」欲持食還去。彼婆羅門復作是念:「非獨沙門是剃頭者,婆羅門中亦有剃頭,應往至彼,問其所生。」(CBETA, T02, no. 99, p. 320, b22-c2)
《長阿含1經》:「三十二、頂有肉髻」(CBETA, T01, no. 1, p. 5, b17-18)
《中阿含59經》卷11〈王相應品 6〉:「大人頂有肉髻,團圓相稱,髮螺右旋,是謂大人大人之相。」(CBETA, T01, no. 26, p. 494, a23-25)
《中阿含161經》卷41〈梵志品 1〉:「沙門瞿曇頂有肉髻,團圓相稱,髮螺右旋」(CBETA, T01, no. 26, p. 686, c12-13)
《佛本行集經》卷9〈相師占看品 8〉:「三十二者頂上肉髻高廣平好。」(CBETA, T03, no. 190, p. 693, a11-12)
《大智度論》卷4〈序品 1〉:「三十一者、頂髻相:菩薩有骨髻,如拳等在頂上。」(CBETA, T25, no. 1509, p. 91, a15-16)
《大智度論》卷7〈序品 1〉:「白毫相、肉髻,各各放六百萬億光明」(CBETA, T25, no. 1509, p. 113, b8-9)
《大智度論》卷11〈序品 1〉:「施時勸人行施而安慰之,開布施道故,得肉髻相」(CBETA, T25, no. 1509, p. 141, b26-27)
依照上述經論所說,確實是「肉髻」,而不是「髮髻」。
因為,佛自稱亦在僧數,剃髮染衣,不會有「髮髻」。
-----------------
《雜阿含1184經》:
「爾時世尊剃髮未久,於後夜時,結跏趺坐,正身思惟,繫念在前,以衣覆頭。
時孫陀利河側有婆羅門住止,夜起持祠,餘食不盡,時至河邊,欲求大德婆羅門以奉之。爾時,世尊聞河邊婆羅門聲。聞已,謦咳作聲,却衣現頭。
時孫陀利河側婆羅門見佛已,作是念:「是剃頭沙門,非婆羅門。」欲持食還去。彼婆羅門復作是念:「非獨沙門是剃頭者,婆羅門中亦有剃頭,應往至彼,問其所生。」(CBETA, T02, no. 99, p. 320, b22-c2)
S.N. 7.9:
Addasā kho sundarikabhāradvājo brāhmaṇo bhagavantaṃ aññatarasmiṃ rukkhamūle sasīsaṃ pārutaṃ nisinnaṃ. ...pe... Atha kho bhagavā sundarikabhāradvājassa brāhmaṇassa padasaddena sīsaṃ vivari. Atha kho sundarikabhāradvājo brāhmaṇo ‘muṇḍo ayaṃ bhavaṃ, muṇḍako ayaṃ bhavan’ti tatova puna nivattitukāmo ahosi.
Addasā kho sundarikabhāradvājo brāhmaṇo bhagavantaṃ aññatarasmiṃ rukkhamūle sasīsaṃ pārutaṃ nisinnaṃ. ...pe... Atha kho bhagavā sundarikabhāradvājassa brāhmaṇassa padasaddena sīsaṃ vivari. Atha kho sundarikabhāradvājo brāhmaṇo ‘muṇḍo ayaṃ bhavaṃ, muṇḍako ayaṃ bhavan’ti tatova puna nivattitukāmo ahosi.
中譯《相應部 7.9經》:
「孫陀利迦婆羅墮若婆羅門看見世尊包著頭坐在樹下。 ... (略)...那時,世尊因聽到孫陀利迦婆羅墮若婆羅門的腳步聲而取下頭上的僧衣。 孫陀利迦婆羅墮若婆羅門看到世尊後心想: 「這位尊者是光頭!這位尊者是光頭!」(註:原文真的是兩次)因而想調頭走開。」
-----
《雜阿含53經》卷2:「爾時,聚落主大姓婆羅門聞沙門釋種子,於釋迦大姓,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成無上等正覺」(CBETA, T02, no. 99, p. 12, c5-8)
《雜阿含1180經》卷44:「時,婆羅門長者悉集堂上,遙見世尊,共相謂言:「彼剃頭沙門竟知何法?」」(CBETA, T02, no. 99, p. 319, a24-26)
--------------
我們要試著檢驗以上的經文(疑?可以嗎?)
西元前二世紀到西元五十年之間的犍陀羅佛像是怎樣表現「頂有肉髻,團圓相稱,髮螺右旋」呢?
--------------
以我這凡夫俗子的肉眼,前看後看,左看右看,和希臘阿波羅金幣與古希臘阿波羅雕像相比,直接反應就是:這是希臘雕刻型式的卷髮。
除了頭上紮成圓髻以外,雕刻家所表達的就是卷髮。既不是頭上密密馬馬的「螺髻」,也不是「髮螺右旋」。
這有兩種可能:
1. 初期犍陀羅雕刻師不知道或不了解「肉髻」的敘述,他們照著希臘雕像的型式雕刻佛像,直到末期才更正過來。
2. 西元前四世紀到西元前二世紀之間,印度不以人的形象雕刻佛陀;直到犍陀羅初期才仿照希臘阿波羅神像雕刻佛陀。也就是說,「頂有肉髻,團圓相稱,髮螺右旋」是後期才加的。
--------------
我們還有幾個面向來思考:
1. 如果是「肉髻」,那麼世尊一出生就會送醫診治,畢竟嬰兒頭上長「肉髻」是很危險的事。
2. 在佛傳當中,似乎釋迦族、頻婆沙羅王、優蹋藍弗、羅勒迦藍等人都不曾提到世尊成道之前頭上有「肉髻」。
3. 耆那教「大雄」(尼犍子)的古代雕像是否有「肉髻」或「髮髻」?
4. 佛教經律提到有人想親眼觀看世尊的廣長舌相和馬陰藏相,是否太粗鄙了?
5. 為何不從聞法開始?而是要以驗證三十二相作為佛陀的必備條件?這不就是「以色見如來」了嗎?
「孫陀利迦婆羅墮若婆羅門看見世尊包著頭坐在樹下。 ... (略)...那時,世尊因聽到孫陀利迦婆羅墮若婆羅門的腳步聲而取下頭上的僧衣。 孫陀利迦婆羅墮若婆羅門看到世尊後心想: 「這位尊者是光頭!這位尊者是光頭!」(註:原文真的是兩次)因而想調頭走開。」
-----
《雜阿含53經》卷2:「爾時,聚落主大姓婆羅門聞沙門釋種子,於釋迦大姓,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成無上等正覺」(CBETA, T02, no. 99, p. 12, c5-8)
《雜阿含1180經》卷44:「時,婆羅門長者悉集堂上,遙見世尊,共相謂言:「彼剃頭沙門竟知何法?」」(CBETA, T02, no. 99, p. 319, a24-26)
--------------
我們要試著檢驗以上的經文(疑?可以嗎?)
西元前二世紀到西元五十年之間的犍陀羅佛像是怎樣表現「頂有肉髻,團圓相稱,髮螺右旋」呢?
--------------
以我這凡夫俗子的肉眼,前看後看,左看右看,和希臘阿波羅金幣與古希臘阿波羅雕像相比,直接反應就是:這是希臘雕刻型式的卷髮。
除了頭上紮成圓髻以外,雕刻家所表達的就是卷髮。既不是頭上密密馬馬的「螺髻」,也不是「髮螺右旋」。
這有兩種可能:
1. 初期犍陀羅雕刻師不知道或不了解「肉髻」的敘述,他們照著希臘雕像的型式雕刻佛像,直到末期才更正過來。
2. 西元前四世紀到西元前二世紀之間,印度不以人的形象雕刻佛陀;直到犍陀羅初期才仿照希臘阿波羅神像雕刻佛陀。也就是說,「頂有肉髻,團圓相稱,髮螺右旋」是後期才加的。
--------------
我們還有幾個面向來思考:
1. 如果是「肉髻」,那麼世尊一出生就會送醫診治,畢竟嬰兒頭上長「肉髻」是很危險的事。
2. 在佛傳當中,似乎釋迦族、頻婆沙羅王、優蹋藍弗、羅勒迦藍等人都不曾提到世尊成道之前頭上有「肉髻」。
3. 耆那教「大雄」(尼犍子)的古代雕像是否有「肉髻」或「髮髻」?
4. 佛教經律提到有人想親眼觀看世尊的廣長舌相和馬陰藏相,是否太粗鄙了?
5. 為何不從聞法開始?而是要以驗證三十二相作為佛陀的必備條件?這不就是「以色見如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