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5日 星期四

橘玄雅的日記:略談「吉祥」一詞的亂用與旗人請安

pict 53

Mike 來函問:「佛教故事中,是否有這種跟皇帝講『皇上吉祥』的情況?」

我印象中有一個:

《十誦律》卷60:「大迦葉復語阿難:『佛滅度後,汝何以出佛陰藏相,以示女人。以是事故,汝得突吉羅。』」(CBETA, T23, no. 1435, p. 449, c12-14)

這應是外道謗佛,不辨龍蛇,誤收錄為《律藏》,既唐突阿難,也唐突聖人。

==================

以下引自《豆瓣網》〈橘玄雅的日記〉

http://www.douban.com/note/295227468/

 

略談「吉祥」一詞的亂用與旗人請安

2013-08-14 23:50:40

隨著清宮戲的火熱,「您吉祥」、「皇上吉祥」、「王爺吉祥」等詞匯充斥著我們的耳朵,大抵上只要有清宮戲,就有「吉祥」這個詞匯。讓很多人「理所當然」的認為,「吉祥」這是清代,特别是清代宮廷以及旗人請安時候的用語,而實際上這是錯誤的。

這種對「您吉祥」的錯誤使用,可能來自最早的清宮戲。筆者對於清宮戲不是十分了解,僅就目前的資料來看,70年代的清宮戲便已經大量使用「您吉祥」、「太后吉祥」等詞匯,到了《還珠格格》、《甄嬛傳》等近來的清宮戲裡則被大量渲染。如果之前的清宮戲還有對於這個詞匯的使用,歡迎大家共同指出並討論。

那麼為什麼清宮戲裡會出現「您吉祥」這個詞匯呢?我們先從這個口語的詞源說起。

70年代李翰祥的電影《傾國傾城》裡,就有太監和大臣之間互道吉祥的場景,故宮的專家朱家溍曾在文章裡對「道吉祥」這種語言進行過糾正——

他主動進來奏事,一進門先跪安說:「奴才某某某請皇太后聖安」,不是什麼「老佛爺吉祥」一類的話……道「吉祥」這種問候方式,是太監們彼此之間見面互相問候時說的話。太監在帝后面前没有這種規矩,見大臣們也没有這種規矩。只有内務府一些低級官員有的染上這種習氣,見了有地位的太監表示是自己人,問候一聲「某某老爺吉祥」。在那個社會,有不少語言很講究分寸,是有區别的。

——朱家溍《故宮退食錄》「為影片《傾國傾城》訂正史實」一文,P515

文中明確表示了幾點:

1.吉祥這個詞匯是太監之間的問候語。

2.太監對帝后,太監對大臣,大臣對帝后,均不適用這個問候語。

3.只有内務府的低級官員跟太監來往時用這個詞匯。

對於這個規矩,微博上很多喜歡宮廷史的朋友都進行過重申,而究竟為什麼太監要互道「吉祥」,却很少有人提及。

最近翻看定王府的少二爺恒蘭的文章,恒蘭是乾隆帝長子永璜的後裔,敏達貝勒毓朗的侄子,他自幼長在定王府内,曾經與定府太監朝夕相處,將自己從太監那裡聽聞的内容記錄下來,寫成了《清廷太監雜記》一文。其中提到——

被閹人手術後,當日說話聲音立變,3天則鬍鬚、腋毛逐漸脱落,7天精道便可封固,12天撤去筆管,15天創口平復,21天便可下地,下地這天稱之為「出劫成道」,是被閹人最可纪念的喜慶日子。這天「刀兒匠「和被閹者家屬互相賀喜,請被閹人吃「燉肉麵」。過了這天,倘若在遇有喜事,對太監祝賀時不准說「給您賀喜」或「您大喜了」,只准說「xx您吉祥」,如果說出「大喜」一類的話,則認為是對太監的嘲諷。因之太監平日最忌對他們說「大喜」二字。

——恒如馨《清廷太監雜記》

由此我們便知,由於太監視閹後下地的一天為「大喜」之日,故而對於「大喜」一詞尤為忌諱,對於「您大喜」、「給您賀喜」這種詞匯就更加忌諱,從而形成了「您吉祥」這種表達方式。順便提及,在某些清代貴族的書面記錄中,我們可以見到其寫明「請某某安,問吉祥」這種記錄,但是這裡的「吉祥」,並不是真正的說出來,而是在請安時「說吉祥話」的一種省略。

當然,到了晚清民國時期,也有一些記錄提到了比較例外的情况,如端康皇貴妃(瑾妃)的本家侄子唐海炘在後來回憶其幼年進宮會見瑾妃的時候寫道——

見到瑾妃,我趕忙上前一步,垂手直立叫一聲「親爸爸」(橘注:親爸爸即晚清旗人世家對「姑爸」一詞的轉稱),然後行叩拜禮。在行禮時嘴裡還要不住的叨念著「親爸爸吉祥」、「親爸爸萬事如意」等吉利話。

——唐海炘《我的兩位姑母——珍妃、瑾妃》

唐海炘進宮已是民國時期,這裡多少可以看出唐海炘對於「吉祥」一詞的使用迹象,有可能是受到了太監的影響,很可能是在進宮的時候被周圍太監影響或教導所致。而唐海炘這篇文章裡的很多禮節,都被更早的舊人認為記述錯誤,溥仲還特别寫了《對<回憶我的兩位姑母——珍妃、瑾妃>一文的意見》來指出裡面的各種錯謬。這裡我們姑且引用唐海炘原文裡的文字,因為這是記錄了「吉祥」裡最可信的一篇文章。不過,就算如此,我們同時也可以看出「吉祥」只是其口中請安吉祥話的一種,而並非全都是道吉祥。

綜上所述,個人懷疑清宮戲裡大量出現「您吉祥」這種詞匯,可能是由於最早的清宮戲導演,其宮中的信息大多是通過採訪過一些清宮老太監而得來的緣故,特别是清宮太監有很多活到新中國成立後,留下了很多口述資料,可能這些資料裡的請安方式直接被清宮戲的導演或者禮儀指導認為是通用的方式,而直接採用。

那麼,清代人,特别是清代旗人之間如何請安?其實是一門大學問。除去正式的行禮如三跪九叩、一跪三叩(女性有所謂扶翅禮的變化)等不提,清代旗人請安,有跪安(俗稱「雙腿兒安」)和打千(俗稱「單腿兒安」)之分,而女性打千也被後來人稱為「蹲安」或者「蹲禮」。但是無論動作如何,其口中的稱呼都是相似的。

滿語場合下,一般請安的語言為:「某某de elhe baimbi」,同時也用在請安摺上,直譯即「向某某請安」。同時也可以用一些特殊詞匯,如「enduringge ejen i tumen elhe be baimbi」,即「請聖主萬安」。

清中、後期則漢語場合較多,不過和滿語場合一樣,基本都是「請某某的安」這個套路。

如皇帝召見大臣,大臣進殿跪安,邊跪安邊稱:「臣/奴才某某某,恭請皇上聖安」。之後跪安完畢起身。

又如旗人見尊長,如王府的少爺見到了叔伯等,一般也是請跪安,邊跪安邊稱:「請幾大爺/幾叔/幾爺的安」,有時還要加上一些吉祥話,如人家是因喜事來府,便說「請二爺的安,給您賀喜」等。

再如一般旗人平輩或者官面兒上行單腿兒安,亦是說「請幾哥/幾爺/某少爺/大人的安」,另視場合加吉祥話等等。

女禮亦如此,如:「叩首,請格格的安,祝格格福壽康寧」(此是平輩大禮)等等。

僅以此為略談「吉祥」的用法和旗人請安,成文草率,不當之處還請方家指正。

2013-08-14追加

最近經常有甄嬛傳的粉絲來我博客或者微博、人人乃至豆瓣留言,說甄嬛傳如何靠譜,裡面没有吉祥等等,我就隨便截了一個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