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十二分教 --- 9 尼陀那 Nidāna 因緣

P1140758
因緣(Nidāna,尼陀那,緣起)依此而說法或制戒的事緣。
1. 《瑜伽師地論》卷25:「云何『因緣』?謂於是中顯示能請補特伽羅名字、種姓,因請而說,及諸所有《毘奈耶》、《相應》,有因有緣別解脫經,是名因緣。」(CBETA, T30, no. 1579, p. 418, c14-17)
2.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126:「『因緣』云何?謂諸經中,遇諸因緣而有所說。如《義品》等種種因緣,如《毘奈耶》作如是說,由善財子等最初犯罪,是故世尊集苾芻僧制立學處。」(CBETA, T27, no. 1545, p. 660, a13-16)
3.《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卷44:「言『緣起』者,謂說一切起說所由,多是調伏相應論道,彼由緣起之所顯故。」(CBETA, T29, no. 1562, p. 595, a13-14)
4.《大智度論》卷33〈1 序品〉:「『尼陀那』者,說諸佛法『本起因緣』,佛何因緣說此事:修多羅中,有人問故,為說是事;毘尼中,有人犯是事,故結是戒。一切『佛語緣起』事,皆名『尼陀那』。」(CBETA, T25, no. 1509, p. 307, b5-8)
==================
印順導師《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592頁)
先說「因緣」:nidāna,音譯為尼陀那,義譯為因緣、緣起、本緣等。古代的解說,大致相近,指依此而說法或制戒的事緣。
印順導師《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594頁)
現存的『本生』,雖然每一則都各有事緣,實則『本生』為一項不明確的傳說
=======舉例=======
《佛說義足經》卷1:「[19]〈摩竭梵志經〉第四
聞如是,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梵志,字摩竭,卒死講堂。同學便著床上,共舁出於舍衛里巷四街道,舉聲言:「見摩竭者,悉得解脫;今見死屍亦解脫;後聞名者亦解脫。」
諸比丘食時悉持應器,入城求食,時見梵志說摩竭功德如是,食竟悉澡應器,還到佛所,作禮竟,皆就座,即為佛本末說如是。佛因是本演是卷,令我弟子悉聞解,廣為後世作明,令我經道久住。說是《義足經》:」(CBETA, T04, no. 198, p. 177, c20-p. 178, a1)
[19]摩竭梵志經 Cf. Sn. Aṭṭhaka-vagga, 4. Suddhaṭṭhaka 。

沒有留言: